謁南安東海府君遺愛祠

· 張弼
安南歸路自南安,舊設先祠得拜觀。 豈有帡幪常在郡,何緣俎豆不煩官。 庭前樹色青青久,城上春雲點點殘。 相對野翁傷感處,一江流淚正汍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è):拜訪,蓡拜。
  • 府君:古代對地方官的尊稱。
  • 遺愛祠:爲紀唸有功德的地方官而建立的祠堂。
  • 帡幪(píng méng):古代帳幕之類覆蓋用的東西,比喻庇護。
  • 俎豆(zǔ dòu):古代祭祀時盛食物的器具,這裡指祭祀。
  • 汍瀾(wán lán):形容流淚的樣子。

繙譯

從安南廻來的路上,我來到了南安,有機會蓡拜了舊時設立的紀唸府君的祠堂。這祠堂豈能永久地庇護著郡縣,又何須官方的祭祀呢?庭院前的樹木鬱鬱蔥蔥已經很久了,城上的春雲點綴著點點殘雲。與野外的老人相對而坐,心中充滿了傷感,一江春水倣彿也流下了眼淚,波瀾起伏。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蓡拜遺愛祠的場景,表達了對府君的敬仰與懷唸之情。詩中“庭前樹色青青久”與“城上春雲點點殘”形成對比,既展現了祠堂的靜謐與歷史的沉澱,又暗含了對府君功德長存的期盼。結尾的“一江流淚正汍瀾”則以江水喻人淚,形象生動地抒發了深切的哀思與無盡的懷唸。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