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居
鳳凰山下梅花屋,俯仰乾坤盡香玉。
逋仙寂寞三百年,塵土孤山昧人目。
清詩往往落人間,疏影暗香今始續。
曲欄小几神與交,宛見杖藜巾一幅。
謾呼焦尾洗塵襟,獨把匏樽酌溪綠。
典醋不計春淺深,陰風颼颼雪簌簌。
萬頃玻璃舞鶴顛,八窗雲母飛蛾撲。
囂塵不到只仙家,何必洞天三十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俯仰:上下左右。
- 逋仙:指宋代詩人林逋,以隱居孤山、愛梅著稱。
- 塵土孤山:指孤山被塵土覆蓋,喻指世俗的污濁。
- 疏影暗香:形容梅花的幽雅香氣和隱約可見的姿態。
- 曲欄小几:彎曲的欄杆和小桌子。
- 杖藜:柺杖,這裏指林逋的形象。
- 焦尾:古琴名,這裏指彈琴。
- 匏樽:葫蘆製成的酒器。
- 溪綠:溪水。
- 典醋:這裏指用醋來比喻時間的流逝。
- 雲母:一種礦物,這裏形容窗戶上的裝飾。
- 囂塵:喧囂的塵世。
- 洞天三十六:道教中指三十六處仙境。
翻譯
在鳳凰山下有一間梅花屋,四周到處都是香氣撲鼻的梅花。 林逋已經寂寞了三百年,孤山被塵土覆蓋,讓人看不清楚。 他的清雅詩句常常流傳於人間,梅花的幽香和隱約的姿態至今仍在繼續。 在彎曲的欄杆旁的小桌子上,彷彿能看到林逋拄着柺杖、頭戴巾帽的形象。 隨意彈琴洗滌心靈的塵埃,獨自用葫蘆酒器斟酌溪水。 不計春天深淺,用醋來比喻時間的流逝,陰風颼颼,雪花簌簌。 萬頃水面像玻璃一樣,舞動的鶴在顛簸,窗戶上的雲母裝飾像飛蛾一樣撲動。 這裏沒有喧囂的塵世,只有仙境般的寧靜,何必去尋找那三十六處洞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遠離塵囂的梅花屋,通過對梅花的讚美和對林逋隱居生活的想象,表達了詩人對清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厭倦。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俯仰乾坤盡香玉」、「疏影暗香」等,展現了梅花的幽雅和詩人的高潔情懷。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詩人張弼的文學造詣和審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