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洲妙高臺懷客歲同遊諸子

我登妙高臺,下視萬里流。 是時屆孟春,野草尚未抽。 昨夜北風號,今晨莽蕭颼。 林樾恣簸盪,漵嶼乍沈浮。 日抱江鼉窟,天空海蜃樓。 遠望忽不怡,眷然懷昔遊。 我友青雲姿,雅志挾九州。 振衣凌汗漫,晞髮走崙邱。 爾時命儔侶,覽物窮其幽。 登高發長嘯,浩蕩山靈愁。 良會不可再,孤唱難俱酬。 驅車殉微名,天路阻且修。 冱寒白日速,胡爲牽百憂。 以茲動歸心,理棹返滄洲。 貴者恆多營,賤者曠無求。 故人誰雲故,新知終悠悠。 元運代晦明,遇合難預謀。 願言奉芳躅,盡日豁心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靈洲: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妙高臺:地名,可能是一座高臺或山峯。
  • 孟春:春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正月。
  • :這裏指植物發芽。
  • 北風號:北風呼嘯。
  • 莽蕭颼:形容風聲。
  • 林樾:樹林。
  • 恣簸盪:隨意搖擺。
  • 漵嶼:水中的小島。
  • 沈浮:沉沒和浮起,形容不穩定。
  • 江鼉窟:江中的鱷魚洞穴。
  • 海蜃樓:海市蜃樓,比喻虛幻的景象。
  • 眷然:深情地。
  • 青雲姿:比喻志向高遠。
  • 汗漫:廣闊無邊。
  • 晞髮:曬乾頭髮,比喻遠行。
  • 崙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命儔侶:召喚同伴。
  • 覽物:觀賞景物。
  • 山靈:山中的神靈。
  • 孤唱:獨自吟唱。
  • 俱酬:共同應答。
  • 驅車:駕車。
  • :追求。
  • 微名:微小的名聲。
  • 天路:比喻艱難的道路。
  • 冱寒:嚴寒。
  • 胡爲:爲何。
  • 牽百憂:牽動百般憂慮。
  • 動歸心:觸動歸鄉之情。
  • 理棹:整理船槳,準備行船。
  • 返滄洲:返回海邊。
  • 多營:多有經營。
  • 曠無求:空曠無所求。
  • 元運:天命,時運。
  • 代晦明:交替出現陰暗和光明。
  • 遇合:遭遇和結合。
  • 預謀:預先謀劃。
  • 芳躅:美好的足跡。
  • 豁心眸:開闊心胸和視野。

翻譯

我登上妙高臺,俯瞰萬里江流。此時正值孟春,野草還未發芽。昨夜北風呼嘯,今晨風聲蕭瑟。樹林隨意搖擺,水中小島時隱時現。太陽照耀着江中的鱷魚洞穴,天空映襯着海市蜃樓。遠望忽感不悅,深情地懷念往昔的遊歷。我的朋友們志向高遠,胸懷九州。他們振衣遠行,曬乾頭髮走過山川。那時我們召喚同伴,觀賞景物探索其幽深之處。登高長嘯,浩蕩的山靈也爲之愁苦。美好的聚會不再,獨自吟唱難以得到迴應。駕車追求微小的名聲,道路艱難且漫長。嚴寒中白日迅速流逝,爲何牽動百般憂慮。因此觸動歸鄉之情,整理船槳返回海邊。富貴者總是多有經營,貧賤者則空曠無所求。故人誰還如故,新知最終也悠悠。天命時運交替出現陰暗和光明,遭遇和結合難以預先謀劃。願言追隨美好的足跡,盡日開闊心胸和視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妙高臺上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往昔遊歷的懷念和對現實生活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北風號」、「林樾恣簸盪」等,生動地再現了自然環境的惡劣,進而映襯出內心的孤寂與憂愁。後文通過對友人志向的讚美和對現實生活的反思,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凝練,展現了明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張應申

張應申,字維貞。東莞人。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舉人。有《二酉山房草》。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四二有傳。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