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逢曹子介能始先生季子也感其艱難出死詩以贈之

· 張穆
昔曾爲客大梁門,老去懷恩夢裏言。 門下苦憐存趙武,天涯今忍見王孫。 共逢落葉當秋路,莫認荒臺是故園。 欲扣存亡不能語,滿江煙雨咽黃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惠城: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曹子介能始先生季子:曹子介是能始先生的第三個兒子。
  • 大梁門:古代地名,指開封城門。
  • 存趙武:指趙武,春秋時期趙氏孤兒,後被程嬰救出,成爲趙國的君主。
  • 王孫:泛指貴族子弟。
  • 荒臺:廢棄的臺榭,常用來比喻舊日的繁華已逝。
  • 存亡:生死。

翻譯

曾經在大梁門爲客,如今老去,夢中仍懷念那恩情。 門下之人深憐趙武的遭遇,如今在天涯,怎忍心見到那些貴族子弟。 我們一同遇到秋天的落葉,卻不要誤認這荒廢的臺榭是故園。 想要詢問生死之事,卻無法開口,滿江的煙雨在黃昏時分哽咽。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恩情的懷念以及對現實境遇的感慨。詩中通過「大梁門」、「存趙武」等典故,展現了詩人對往事的深情回憶。同時,「天涯今忍見王孫」、「莫認荒臺是故園」等句,反映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失望與無奈。結尾的「滿江煙雨咽黃昏」則以景結情,營造出一種淒涼而含蓄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無盡愁思。

張穆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敬之。張和弟。正統四年進士。任工部主事,累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有《勿齋集》。 ► 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