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查邑侯內招
應龍在赤水,鰍鮒鹹沾濡。
一朝負赤木,矯首淩天衢。
沾濡欣有託,去我豈不孤。
當春草木長,桃李餘芬敷。
既愛桃李榮,下及存櫟樗。
相安在和煦,後恐雷電殊。
清晨戒黃犢,老幼爲奔趨。
行將對高闕,莫惜及民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應龍: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龍,能引發洪水。
- 赤水:神話中的水名,傳說中應龍居住的地方。
- 鰍鮒:小魚,比喻普通百姓。
- 沾濡:被水溼潤,這裡比喻受到恩澤。
- 赤木:紅色的木材,可能指珍貴的材料或象征權力。
- 矯首:擡頭。
- 天衢:天上的大道,比喻高位或朝廷。
- 櫟樗:兩種樹木,比喻普通或不材之物。
- 和煦:溫煖,和緩。
- 雷電殊:雷電不同,比喻情況突變。
- 黃犢:小黃牛。
- 高闕:高大的宮闕,指朝廷或高位。
繙譯
應龍居住在赤水之中,連小魚小蝦也因它的恩澤而得以滋潤。一旦背負起珍貴的赤木,它便昂首挺胸,直沖天際。這些小魚小蝦因得到恩澤而感到訢喜,但應龍離去後,它們豈不是會感到孤獨?春天到來,草木茂盛,桃花李花餘香四溢。既喜愛桃花李花的繁盛,也顧及那些普通的櫟樹和樗樹。大家相安無事,享受著溫煖的和煦,但恐怕雷電的突變會帶來不同。清晨,人們告誡小黃牛,老老少少都爲之奔走。即將麪對高大的宮闕,不要忘記關心百姓的疾苦。
賞析
這首詩通過應龍與小魚小蝦的比喻,描繪了權力與普通百姓之間的關系。應龍象征著權力和高位,而小魚小蝦則代表著普通百姓。詩中表達了即使權力者離去,百姓仍應得到關懷和保護的思想。同時,詩中也隱含了對權力者應負責任的期望,以及對百姓生活狀況的深切關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巧妙地傳達了深刻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