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虞錢節婦

· 張弼
伯兮中道遽銷魂,粉黛無光寶鑑昏。 一寸心常懸日月,百年身不愧乾坤。 蕭條柳巷誰騎馬,爛熳花時獨掩門。 志在黃泉歸未得,九重何事又垂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海虞:地名,今江蘇省常熟市。
  • 節婦:指守節的婦女,即丈夫去世後不再嫁的婦女。
  • 伯兮:指節婦的丈夫。
  • 中道:中途,半路。
  • :突然。
  • 銷魂:形容極度悲傷。
  • 粉黛:古代婦女化妝用的粉和黛(青黑色的顏料),這裏代指婦女。
  • 寶鑑:珍貴的鏡子,這裏比喻節婦的美貌。
  • 一寸心:指節婦的心意。
  • 懸日月:比喻節婦的心意堅定不移,如同日月高懸。
  • 百年身:指節婦的一生。
  • 不愧乾坤:無愧於天地,表示節婦的行爲正直。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
  • 柳巷:指節婦居住的地方。
  • 爛熳:即爛漫,形容花開得十分繁盛。
  • 花時:花開的時候。
  • 掩門:關閉門戶,表示節婦閉門不出。
  • 志在黃泉:指節婦的志向在於與已故的丈夫在陰間相會。
  • 九重:指皇宮,這裏代指皇帝。
  • 垂恩:賜予恩惠。

翻譯

伯兮在中途突然離世,使得節婦的美貌失去了光彩,珍貴的鏡子也昏暗無光。她的心意堅定如日月高懸,一生行爲正直,無愧於天地。她居住的柳巷淒涼無人,花開爛漫時她卻獨自掩門不出。她的志向在於與已故的丈夫在陰間相會,卻未能如願,而皇帝又爲何再次賜予她恩惠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節婦在丈夫去世後的孤獨與堅守。詩中通過「粉黛無光寶鑑昏」形象地表達了節婦因悲傷而失去往日光彩的情景,而「一寸心常懸日月」則突顯了她堅定的信念和忠誠。後兩句「蕭條柳巷誰騎馬,爛熳花時獨掩門」以對比手法,既展現了節婦生活的淒涼,又暗示了她對繁華世界的超然態度。結尾的「九重何事又垂恩」則引發讀者對節婦命運的深思,以及對皇恩的疑惑。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節婦的高潔品格和堅貞不渝的愛情觀。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