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江邑

· 張弼
迢迢向賓州,行止不可測。 亭午抵遷江,逮曉發不得。 邑戍兩空宇,傳舍四徒壁。 野火明山椒,寒城坐幽寂。 蕉花宛含丹,相對日再賅。 營營三四吏,鳩夫醉所適。 眷有儒衣冠,送迎到郊域。 要治曠官僚,豈獨行者惕。 蓋亦念所重,況此鄰反側。 寄語當路人,勿諉地荒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迢迢(tiáo tiáo):遙遠的樣子。
  • 亭午:正午。
  • 逮曉:直到天亮。
  • 邑戍:城邑的守衛。
  • 傳舍:古代供行人休息住宿的處所。
  • 山椒:山頂。
  • (gāi):完備,齊全。
  • 營營:忙碌的樣子。
  • 鳩夫:聚集的人。
  • 儒衣冠:指儒生,即讀書人。
  • 郊域:郊外的地方。
  • 要治:重要的治理。
  • 反側:反覆無常。
  • :推卸責任。

翻譯

遙遠地前往賓州,行程難以預測。正午時分到達遷江,直到天亮也無法出發。城邑的守衛空無一人,傳舍四面徒然牆壁。野火在山頂明亮,寒冷的城池坐落在幽靜之中。芭蕉花彷彿含着丹紅,相對而坐,日復一日地完備。忙碌的幾個官吏,聚集的人在醉意中尋找去處。眷戀着儒生的衣冠,送行到郊外的地方。重要的治理曠廢了官僚,豈止是行者感到惕懼。也應該考慮到所重視的,何況這裏鄰近反覆無常之地。寄語那些當權者,不要推卸責任說地方荒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旅途中的艱辛與所見所感的荒涼景象,通過對遷江邑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盪與官員的怠惰。詩中「邑戍兩空宇,傳舍四徒壁」等句,生動地勾勒出一幅荒蕪的畫面,而「要治曠官僚,豈獨行者惕」則表達了對治理不力的憂慮。最後,詩人寄語當權者,不應以地荒僻爲由推卸責任,體現了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注和批判。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