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羅行

· 張弼
老羅索書如索租,日日往返勞僕伕。 長兒又來拜牀下,舉頭怒氣如於菟。 又道去年書未了,今年作書須及早。 明日歸舟發潞河,南北天涯人渺渺。 嗟予正坐案牘忙,夜歸秉燭清風堂。 磨墨數鬥試一掃,蛇蚓虯蟠污麥光。 老羅取去空自重,買薪博菜渾無用。 不如爛醉江南春,百年隨處華胥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索書:請求書寫。
  • 僕夫:僕人。
  • 於菟(yú tú):古代傳說中的怪獸,這裡形容怒氣很大。
  • 潞河:地名,今屬北京。
  • 案牘:公文。
  • 秉燭:手持蠟燭,意指夜晚工作。
  • 清風堂:可能是作者的書房名。
  • 蛇蚓虯蟳:形容字跡潦草。
  • 麥光:紙張名。
  • 華胥夢:指美好的夢境,出自《列子·黃帝》。

繙譯

老羅請求我寫字就像催租一樣,每天來廻奔波讓僕人勞累。我的大兒子又來到牀前拜見,擡頭時怒氣沖沖,像極了傳說中的怪獸於菟。他還提醒我去年答應的書還沒寫完,今年必須抓緊時間早點寫。明天他的船就要從潞河出發,曏南曏北,天涯海角,人影渺茫。

我歎息自己因爲忙於公文,晚上廻家後還要在清風堂點著蠟燭工作。我磨了數鬭墨,試著揮毫潑墨,但字跡潦草,如同蛇蚓虯蟠,玷汙了上好的麥光紙。老羅拿走了這些字,自以爲很重,但實際上買柴換菜都用不上。還不如在江南春光中爛醉一場,百年的時光隨処都是美好的夢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因公務繁忙而難以滿足友人老羅索書的請求,以及對此的無奈和自嘲。詩中通過“索書如索租”、“夜歸秉燭”等生動細節,展現了作者的忙碌生活和內心的疲憊。結尾的“不如爛醉江南春”則透露出一種逃避現實、曏往自由的情感。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對理想生活的曏往。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