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歸思母八首

力竭胼胝復治戎,呼親無計託徵鴻。 我生分向離愁盡,子舍翻疑隔世通。 燈下低徊開喜燼,堂前灑掃繞薰風。 鬢霜攬鏡還成懼,恐動哀憐減泄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胼胝(pián zhī):手掌或腳底因長期摩擦而形成的厚皮。
  • 子舍:指兒子的住所。
  • 低徊:徘徊,流連。
  • 喜燼:指燈花,古人認爲燈花是吉兆。
  • 泄融:指情感的流露和融化。

翻譯

我竭盡全力,手掌腳底都磨出了厚皮,再次投身於軍事治理之中,卻無法通過徵鴻傳遞對母親的思念。我的一生似乎註定要在離愁中度過,兒子的住所卻彷彿隔了一個世界。在燈下徘徊,燈花閃爍,預示着喜悅;在堂前灑掃,四周環繞着和煦的薰風。對着鏡子,看到鬢角已霜白,心中生出恐懼,擔心這哀憐之情會減少,情感不再那麼融洽。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思念和無法歸家的無奈。詩中,「力竭胼胝復治戎」描繪了作者的艱辛與不懈努力,而「呼親無計託徵鴻」則透露出對遠方親人的無限掛念。後句通過「子舍翻疑隔世通」展現了作者與家人分隔兩地的痛苦。詩的結尾,作者以「鬢霜攬鏡還成懼」自畫形象,表達了對年華老去和親情漸淡的深切憂慮。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凝練,展現了明代詩人張國維對家庭情感的細膩刻畫。

張國維

明浙江東陽人,字九一,號玉笥。天啓二年進士。授番禺知縣。崇禎初擢刑科給事中,劾罷閹黨副都御史楊所修等,嘗諫帝“求治太銳,綜覈太嚴”。七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安慶等十府。以農民軍勢盛,請割安慶等府,另設巡撫。後代陳新甲爲兵部尚書。十六年,以清兵入畿輔,下獄,旋得釋。命赴江南練兵輸餉。南都陷,請魯王監國,任兵部尚書,督師江上。還守東陽,兵敗投水死。有《吳中水利書》、《張忠敏公遺集》。 ► 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