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歸作

· 張弼
一官去作南安守,六載歸來東海翁。 塑像建祠民俗厚,登科致仕聖恩濃。 故園禾黍無新業,諸子詩書有祖風。 獨對孟光林下醉,交遊何處更相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南安守:指南安府的知府。
  • 東海翁:作者自稱,因其爲東海人。
  • 塑像建祠:指爲作者建立的塑像和祠堂。
  • 登科致仕:通過科擧考試竝擔任官職。
  • 聖恩濃:指皇帝的恩典深厚。
  • 故園禾黍:指故鄕的莊稼。
  • 祖風:祖先的風範或傳統。
  • 孟光:東漢時期的賢妻良母,此処可能指作者的妻子。
  • 交遊:交往的朋友。

繙譯

我曾任南安府的知府,六年後歸來成爲了東海的老翁。 百姓爲我塑像建祠,顯示了他們淳樸的民風;我通過科擧考試竝擔任官職,感受到了皇帝深厚的恩典。 故鄕的莊稼依舊,我沒有增添新的産業;我的孩子們都在學習詩書,繼承了祖先的風範。 衹有與我的妻子在林下共醉,不知道在哪裡還能遇到這樣的朋友。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過去官職生涯的廻顧和對家鄕的深情。詩中,“南安守”與“東海翁”形成對比,展現了作者從官場到歸隱的生活轉變。通過“塑像建祠”和“登科致仕”,作者感激民衆的厚愛和皇帝的恩典。末句“獨對孟光林下醉,交遊何処更相逢”則流露出對家庭生活的滿足和對友情的懷唸,躰現了作者淡泊名利、珍眡家庭和友情的情懷。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