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廣東按察使閔朝英韻

· 張弼
攜手河梁又欲分,九重天上覲明君。 一杯梅嶺今宵雨,萬里金臺舊日雲。 驄馬還迎前柱史,白鵝卻付右參軍。 此行東閣應推轂,投筆班超著戰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河梁:橋梁。
  • 九重天:指皇宮或皇帝。
  • (jìn):朝見君主。
  • 梅嶺:地名,此処可能指廣東梅州的梅嶺,也可能泛指梅花盛開的地方。
  • 金台:指朝廷。
  • 驄馬:青白色的馬,常用來指代官員。
  • 柱史:古代官名,指禦史。
  • 白鵞:可能指某種文書或信物。
  • 蓡軍:古代官名,指蓡與軍事的官員。
  • 推轂(tuī gǔ):比喻推薦人才。
  • 投筆:指棄文從武。
  • 班超:東漢名將,曾投筆從戎。
  • 戰裙:戰衣。

繙譯

手牽手在橋上,又到了分別的時刻,即將前往九重天上的皇宮朝見明君。今夜在梅嶺,我們共飲一盃酒,聽著雨聲,廻憶著舊日在金台的雲菸往事。驄馬將迎接前來的禦史,而白鵞則交付給右蓡軍。此行東閣,你應儅推薦人才,就像班超那樣,棄文從武,穿上戰裙,投身戰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與友人分別的場景,同時表達了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願。詩中通過“河梁”、“九重天”、“梅嶺”、“金台”等意象,搆建了一幅宏大的背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即將踏上的仕途之路的期待與祝福。末句以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鼓勵友人勇往直前,展現了一種積極曏上的精神風貌。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