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清節先生故居廢址遇野老談舊事

· 劉崧
雲亭小徑青山下,清節當年故址存。 野老尚能收譜牒,鄰人還解識田園。 喬林鶴去枝柯改,古井龍移窟穴翻。 千載高風知不泯,拳拳經辯著王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清節:指具有高尚節操的人。 雲亭:亭子的美稱。 譜牒(pǔ dié):記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書籍。 喬林:高大的樹木。 枝柯:樹枝。 窟穴:指古井的洞坑。 (mǐn):消失。 拳拳:誠摯的樣子。

繙譯

在青山下的小逕邊有個亭子,儅年那位有高尚節操的先生的故居遺址還在。 村裡的老人尚且能夠收藏記載家族世系的譜牒,鄰居們還能辨識出那片田園。 高大樹木中的鶴離去後樹枝改變了模樣,古井口的龍移走後洞穴也繙了個個兒。 千年以來的高尚風範知道是不會消失的,就像王尊那樣誠摯地辯論著經書的義理。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清節先生故居廢址的景象,以及與野老的交談,表達了對清節先生高尚品德的敬仰和緬懷。詩的首聯點明了地點和主題,青山下的清節先生故址殘存,引發人們對過去的廻憶。頷聯中野老收譜牒、鄰人識田園,表現出儅地人們對歷史和傳統的記憶和傳承。頸聯通過喬林鶴去、古井龍移的描寫,暗示了時光的流轉和世事的變遷。尾聯則強調了清節先生的高風亮節不會被人們遺忘,以王尊拳拳經辯作比,進一步突出了對清節先生品德的贊美。整首詩意境深沉,語言簡練,蘊含著對歷史和品德的思考。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