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督學陳公參藩晉陵二首

旬宣新命出承明,曾是儒宗起大名。 周室向來尊講幄,漢家無事盛談兵。 梅花自繞春申水,玉節高臨泰伯城。 賜履倘勤明主詔,中興元自重阿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旬宣:周遍宣示。後遂以「旬宣」指巡撫(由原「巡行宣撫」演變而來)之職。
  • 承明: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後,故稱。漢承明殿在長安,後以「承明」代指在朝爲官。
  • 儒宗:儒者的宗師。
  • 講幄:講經的帷帳。
  • 玉節:古代一種飾有玉的節杖,符節的一種;持節的使者。
  • 泰伯城:這裏指晉陵。
  • 賜履:指徵召的命令。
  • 阿衡:商代官名,引申爲任國家輔弼之任,宰相之職。

翻譯

督學陳公新接受任命從朝中出發,他曾是儒者的宗師,享有大名。周朝以來向來尊崇講經的帷帳,漢朝太平無事時盛行談論兵法。梅花自然地環繞着春申水,陳公持着玉節高高地來到晉陵城。倘若能勤奮地接受聖明君主的詔令,國家的中興原本重在輔弼之臣。

賞析

這兩首詩是爲送督學陳公前往晉陵任職而作。詩中首先讚揚了陳公的名聲和學識,稱他曾是儒宗,具有很高的威望。接着提到了周室的講幄和漢家的談兵,可能是在暗示文化教育和軍事討論的重要性,也爲下文陳公的赴任做了鋪墊。詩中描繪梅花環繞春申水、陳公持節臨泰伯城的景象,既展現了當地的美景,又突出了陳公的威嚴和使命感。最後表達了對陳公能夠得到君主重用,爲國家中興做出貢獻的期望。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悠遠,既表達了對陳公的祝賀與期望,也反映了作者對國家繁榮昌盛的渴望。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