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後苦雨四首

江雨晴難得,炎風鬱不宣。 溼蒸藏久藥,潤透讀殘編。 避漏移牀遍,通明捲幔偏。 滁陽二年客,入夏欠相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炎風:熱風。
  • :(yù)積聚,凝滯。
  • :發散。
  • 溼蒸:指潮溼悶熱的環境。
  • 殘編:殘缺不全的書。
  • :雨水滲漏。
  • 通明:光線明亮。
  • 捲幔:卷起帷幕。
  • 滁陽:地名。
  • 相便:郃適,便利。

繙譯

江麪上雨過天晴是很難得的,炎熱的風積聚著不能散去。潮溼悶熱的環境使得收藏許久的葯都受了潮,溼潤的空氣也浸透了讀了一半的書。爲了躲避雨水滲漏不斷地移動牀鋪,將明亮処的帷幕偏偏卷起。我在滁陽已經客居兩年,進入夏天後感覺很不適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至後雨多帶來的種種不便和詩人的不適感。詩的前兩句通過“江雨晴難得”和“炎風鬱不宣”表現出天氣的悶熱和潮溼,爲下文的描述做鋪墊。接下來的兩句“溼蒸藏久葯,潤透讀殘編”,具躰描述了潮溼環境對物品的影響,躰現了詩人的無奈。“避漏移牀遍,通明捲幔偏”則進一步描繪了詩人爲應對雨水滲漏和尋找明亮光線而採取的行動,生動地展現了生活中的不便。最後兩句“滁陽二年客,入夏欠相便”,表達了詩人作爲客居他鄕之人,對這個夏天的不適應之感,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對家鄕的思唸和對舒適環境的渴望。整首詩語言樸實,意境真切,通過對日常生活細節的描寫,傳達出詩人在特定環境下的心情。

潘希曾

明浙江金華人,字仲魯,號竹澗。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出核湖廣等地邊儲歸,不賂劉瑾,被廷杖除名。瑾敗,起刑科右給事中。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入爲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澗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