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會昌江口分路之寧都賦別五弟

· 劉崧
湘水梅州共路分,東風杳杳惜離羣。 扁舟逆上幾時到,獨雁哀鳴何處聞。 積雨已生三峽浪,亂山仍隔萬重雲。 眼前漂泊誰能奈,猶恐親庭念遠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會昌:縣名,位於江西省東南部。
  • 江口:地名。
  • 寧都:縣名,在江西省。
  • 劉崧(sōng):人名。
  • 湘水:即湘江。
  • 梅州:地名,在廣東省。
  • 杳杳(yǎo yǎo):深遠貌。
  • 扁(piān)舟:小船。
  • 三峽:長江三峽的簡稱。

翻譯

從會昌江口分路去往寧都,作詩與五弟辭別。湘江和梅州有共同的道路分岔,東風深遠啊可惜要離別羣體。小船逆流而上不知幾時能夠到達,孤獨的大雁哀傷鳴叫在何處能聽見。長時間的降雨已經使三峽涌起波浪,雜亂的羣山仍然隔着萬重雲彩。眼前這種漂泊的狀況誰能忍受,還擔心家中親人掛念遠方辛勤的我。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與五弟分別的情境展開。開頭點明分別的地點和緣由,湘水和梅州道路分岔,暗示了人生的分道揚鑣,「東風杳杳」烘托出離別時的惆悵氛圍。「扁舟逆上」表現出行路艱難和對未來的不確定,「獨雁哀鳴」則增添了孤獨淒涼之感。「積雨」「亂山」「萬重雲」等景象既描繪了自然環境的惡劣,又象徵着前路的艱難險阻。最後表達了詩人對自身漂泊狀態的無奈,以及對親人可能擔憂自己的掛懷,抒發了親情的牽掛和離別的愁緒。整首詩情景交融,情感真摯深沉。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