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師歸至家園春欲暮矣晨興登一樂亭喟然有感漫成一律
解罷朝衫及暮齡,閒拈竹杖過茅亭。
山明隔岸騰初日,霧下高林帶落星。
萱草葉齊春冉冉,紫荊花發曉冥冥。
向來萬里京華夢,猶記吹笙踏鳳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朝衫:古代官員上朝時所穿的禮服。這裏指官職。
- 暮齡(mù líng):晚年。
- 竹杖:竹子做的手杖。
- 茅亭:用茅草搭建的亭子。
- 萱草:一種草本植物,常被視爲象徵母愛或忘憂的植物。
- 冉冉(rǎn rǎn):形容緩慢移動或變化的樣子。
- 紫荊花:豆科紫荊屬植物,花朵紫紅色,豔麗可愛。
- 冥冥(míng míng):昏暗的樣子。
- 京華夢:指在京城的繁華之夢,這裏指在京城追求功名利祿的夢想。
- 笙(shēng):管樂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長短不同的竹管制成。
- 鳳翎:鳳凰的羽毛,這裏借指美好的事物。
翻譯
我辭去了官職,到了晚年,閒暇時手拿竹杖經過茅亭。 山的那邊明亮起來,初升的太陽躍出,隔着江岸閃耀光芒,霧氣籠罩着下方的樹林,還帶着些未落的星星。 萱草的葉子整齊地生長着,春天緩緩地到來,紫荊花在清晨的昏暗中綻放。 從前那遙遠的京城繁華之夢,我仍然記得,就像記得吹奏着笙,踏着鳳凰的羽毛那般美好。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劉崧在辭官歸家後所作,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感慨和對過去的回憶。詩的前兩句,「解罷朝衫及暮齡,閒拈竹杖過茅亭」,寫出了詩人辭官後的閒適與灑脫,同時也暗示了他對官場的厭倦和對晚年生活的欣然接受。接下來的兩句,「山明隔岸騰初日,霧下高林帶落星」,通過對山水景色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清新、明亮的氛圍,表現了大自然的生機與美好。「萱草葉齊春冉冉,紫荊花發曉冥冥」,則進一步描繪了春天的景象,萱草生長,紫荊花開,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最後兩句,「向來萬里京華夢,猶記吹笙踏鳳翎」,詩人回憶起在京城的過往,那曾經的繁華夢想如今已成爲回憶,但依然刻骨銘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和對過去的懷念,同時也展現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
劉崧的其他作品
- 《 五嶽道士攜至故人樑仲聞詩因和奉答 》 —— [ 明 ] 劉崧
- 《 題餘仲揚畫山水圖爲餘自安賦 》 —— [ 明 ] 劉崧
- 《 春宴曲 》 —— [ 明 ] 劉崧
- 《 至正乙未秋九月憲司潘郎以巡歷來吉省掾馬郎以徵糴過贛於其歸各賦贈一首 》 —— [ 明 ] 劉崧
- 《 宮體四時詞答和歐陽原之 》 —— [ 明 ] 劉崧
- 《 題黃氏三餘齋 》 —— [ 明 ] 劉崧
- 《 秋夜南溪席上聽鄔和卿胡琴歌時和卿留袁城將歸西昌 》 —— [ 明 ] 劉崧
- 《 題雪枝伯勞 》 —— [ 明 ] 劉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