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礬山:地名。
- 融:溫暖。
- 嘶:馬叫。
- 四遠:四方邊遠之地。
翻譯
從礬山往東來到桑園渡,春天的江水剛剛解凍,陽光溫暖。大雁的影子飛穿過楊柳林外,馬的嘶叫聲在杏花叢中穿過。誰說塞北的風沙有別樣之處,這裏卻和江南的景物相同。最高興的是皇恩廣佈到四方邊遠之地,並且將農耕和畜牧的方法教導給邊地的農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礬山道中桑園渡的春日景象,以及作者對當地風土人情的感受。詩的前兩句通過描寫礬山、桑園渡的地理位置和初春的溫暖景象,爲全詩營造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氛圍。「雁影飛穿楊柳外,馬聲嘶過杏花中」兩句,以生動的畫面展現了春天的活力和大自然的美好,大雁和馬的形象給人以動態的美感。「誰雲塞北風沙異,卻與江南景物同」則表達了作者對塞北地區景色的讚美,認爲這裏的風景與江南有相似之處,打破了人們對塞北的刻板印象。最後兩句體現了作者對皇恩的歌頌,以及對邊地農民的關懷,表現出一種積極的社會責任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開闊,既有對自然風光的描繪,又有對社會現實的關注,是一首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