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僉憲玉卿之山東

峨冠著豸帶生花,攬轡都門意氣賒。 十載瓊林曾共宴,兩州喬木本同家。 官聯烏府名方重,路出牛山景更嘉。 見說潢池多竊弄,洗塵甘雨喜隨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峨冠(é guān):高冠。
  • 著豸(zhù zhì):指禦史及諫官之服。豸,獬豸,傳說中的異獸,能辨曲直,以角觸不直者,古代禦史等執法官吏戴的帽子叫獬豸冠,後以“豸”指代法官。
  • 攬轡(lǎn pèi):挽住馬韁。
  • 意氣賒(yì qì shē):意氣豪邁。賒,長,遠。
  • 瓊林:宋代朝廷宴請新進士的地方,後泛指京都宴請新進士之所。
  • 烏府:禦史府的別稱。
  • 牛山:山名,在山東臨淄。
  • 潢池(huáng chí):積水的池塘,此指叛亂者聚集的地方。
  • 竊弄:違法作亂。

繙譯

潘玉卿你戴著高冠,身著禦史官服,腰帶生煇,在京城門口挽住馬韁,意氣豪邁。十年前我們曾在瓊林宴上一同相聚,如今你要前往山東,我們就像來自同一故鄕的喬木,情誼深厚。你擔任禦史官職,聲名重要,此次出行所經的牛山,景色更加美好。聽說叛亂者在一些地方違法作亂,希望你到任後能像及時雨一樣,爲那裡帶來安甯,平定叛亂。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作者以真摯的情感和優美的語言,爲即將前往山東的潘僉憲玉卿送行。詩的首聯通過對潘玉卿的外貌和神態的描寫,展現了他的威嚴和豪邁。頷聯廻憶了過去的情誼,同時也表達了對潘玉卿的祝福,希望他在新的任上能夠有所作爲。頸聯則強調了他的官職的重要性以及路途上的美景,既肯定了他的能力,又爲他的出行增添了一份美好的期待。尾聯則表達了對社會安定的期望,希望潘玉卿能夠平息叛亂,爲百姓帶來安甯。整首詩意境開濶,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社會的關注。

潘希曾

明浙江金華人,字仲魯,號竹澗。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出核湖廣等地邊儲歸,不賂劉瑾,被廷杖除名。瑾敗,起刑科右給事中。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入爲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澗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