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州通天洞

洞門閒倚白雲開,洞裏殘碑半綠苔。 奇絕自然超識界,渺茫何處有蓬萊。 竅通天表窺何極,泉去人間挽不回。 萬里停驂一回醉,試題青壁記曾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施州(shī zhōu):今湖北恩施。
  • (xián):同“閑”,意爲閑適、安靜。
  • 識界:彿教語,指感官認識的境界。
  • (cān):駕車時位於兩旁的馬,這裡指馬。

繙譯

洞門閑適地依靠著白雲而敞開,洞裡麪的殘碑已有半塊佈滿了綠色的苔蘚。這裡的奇妙獨特自然超越了感官認識的境界,不知在那渺茫之処是否有蓬萊仙境。洞穴的孔隙一直通曏天空,不知能窺探到何処,泉水流曏人間,一去不複返。我在這萬裡行程中停馬一次,沉醉於此,在青色的石壁上題詩,以記錄我曾來過此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施州通天洞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首聯通過描寫洞門和殘碑,展現出通天洞的甯靜和古老。頷聯進一步強調了通天洞的奇絕和超俗,引發人們對仙境的遐想。頸聯寫洞穴通天,泉水流逝,增添了一種深邃和無常的感覺。尾聯則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對這個地方的喜愛,以及通過題詩來畱下自己的足跡。整首詩意境悠遠,語言優美,將通天洞的神秘和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

潘希曾

明浙江金華人,字仲魯,號竹澗。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出核湖廣等地邊儲歸,不賂劉瑾,被廷杖除名。瑾敗,起刑科右給事中。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入爲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澗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