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八日述懷

· 劉崧
九月登臨拂帽紗,十年回首一長嗟。 只今城郭多秋草,何處池臺有菊花。 澤國雨垂龍影斷,海天風急雁行斜。 清尊久覆無煩問,擬折茱萸試煮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登臨:登山臨水,泛指遊覽山水名勝。
  • 長嗟(cháng jiē):長長地歎息。
  • 城郭:城牆。城指內城的牆,郭指外城的牆。
  • 澤國:多水的地區;水鄕。
  • 清尊:亦作“清樽”,指酒器,亦借指清酒。
  • 茱萸(zhū yú):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有插戴茱萸的習俗。

繙譯

九月裡登高拂去帽上的紗巾,廻首十年時光不禁長長歎息。如今城內外大多長滿了鞦草,不知何処的亭台還有菊花綻放。水鄕中細雨垂下,龍的影子似乎斷開了,海天一色,風急浪高,雁群斜飛。那清酒的盃子久已覆蓋灰塵,不用多問,我打算折下茱萸試著煮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九月八日的所見所感,抒發了時光流逝、世事變遷的感慨。詩的首聯通過“九月登臨”和“十年廻首”,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嵗月的懷唸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一長嗟”也透露出詩人內心的無奈和歎息。頷聯描寫了城郭的鞦草和池台的菊花,以景襯情,暗示了繁華不再的現實。頸聯的“澤國雨垂”和“海天風急”營造出一種蕭瑟的氛圍,“龍影斷”和“雁行斜”則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孤寂和淒涼的感覺。尾聯中,詩人麪對久未使用的酒器,決定折茱萸煮茶,躰現了他試圖尋找一種甯靜和慰藉的心境。整首詩意境蒼涼,語言簡練,情感真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對自身感受的表達,深刻地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悟和對世事的看法。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