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趨蹌(qū qiāng):形容行走的樣子。
- 木屐(jī):一種木板鞋。
- 織作:紡織制作。
- 蕉絲:用芭蕉纖維織成的絲織品。
繙譯
孩子們習慣穿著木屐快速奔走,婦女們能夠紡織制作蕉絲。年老之後衹懷疑鹽看起來像雪,天氣寒冷時卻不相信水會結成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廣州的一些特色和作者的感受。前兩句通過描寫兒童穿木屐行走的習慣和婦女紡織蕉絲的能力,展現了儅地的生活風貌和人們的技藝。後兩句則從作者的角度出發,表達了隨著年齡增長,對事物的看法和感受發生了變化,有一種獨特的人生感悟。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新,生動地刻畫了廣州的風土人情以及作者的內心世界。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
劉崧的其他作品
- 《 趙江寧鳴玉爲餘寫武山雲氣圖賦此奉酬 》 —— [ 明 ] 劉崧
- 《 訪廉泉亭拜趙清獻蘇文忠胡忠簡三先賢遺像 》 —— [ 明 ] 劉崧
- 《 遣悶 》 —— [ 明 ] 劉崧
- 《 河上農家 》 —— [ 明 ] 劉崧
- 《 出趙村閘爲魏鑑題墨梅一首 》 —— [ 明 ] 劉崧
- 《 題葛洪移家圖 》 —— [ 明 ] 劉崧
- 《 題故人郭隱君筱坑故居因吊新墳有作 》 —— [ 明 ] 劉崧
- 《 往時楊清溪爲鄉先達菊存陳公作種菊圖工妙逼真去之六十餘年其五世孫繼先乃得之於其仲父有實家蓋其家故物也出 》 —— [ 明 ] 劉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