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昔與孟思魯參戎事於三衢監司宋公幕府及兵潰得間道還鄉遂歸休之志故歷敘之

· 劉炳
嗟嗟漢燧昔沉耀,橫流版蕩糜中畿。 鬼母啼煙赤電走,天狗墮地金石飛。 志士勤王涕沾臆,義旆懸雲昭白日。 劍擊風雲向夜悲,楫誓山河仰天泣。 君當少年功節殊,短衣倒騎生馬駒。 蠻箋草檄墨慘淡,寶刀斫血腥模糊。 奏凱對花歌窈窕,量沙臥雪宿?毹。 運籌制勝常輕敵,憑軾降城不顧軀。 幕泛碧油陳雅樂,漏殘銀燭合兵符。 孤軍轉戰經千里,蕭條榆塞塵沙起。 秦樹關河落日低,漢營鼓角西風裏。 婺女妖氛壓斷牆,嚴灘殺氣連重壘。 羽書援絕鬥兵稀,古道行人畏蒺䔧。 霜銜白骨飢烏下,秋入金瘡敗馬嘶。 虞姬帳下將軍死,公子門前壯士歸。 去國共憐王粲賦,望鄉同擬杜陵詩。 壯志無成還故里,城西茅屋苔痕紫。 鉤簾聽雨更焚香,柱笏看雲時隱几。 自信胸澄渤海清,寧憐氣與嵩華比。 破浪誰擒北海鰲,穿林學射南山雉。 笑傲行將下澤車,經綸懶取圯橋履。 草荒三徑掩衡門,舊事相逢不忍論。 兩鬢緇塵銷歲月,一雙蠟屐信乾坤。 湖上雨晴飛落木,與子登臨散幽獨。 杖藜出郭踏江沙,一笑尋僧看脩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嗟嗟(jiē jiē):表示感慨、嘆息。
  • (suì):古代取火的器具,也有烽火的意思。
  • 中畿(jī):京都附近地區。
  • (pèi):泛指旌旗。
  • (jí):船槳。這裏指發誓時的動作。
  • ?毹(qú shū):用毛或其他材料織成的毯子。
  • 婺女:星宿名,代指婺州(今浙江金華一帶)。
  • 蒺䔧(jí lí):一種帶刺的植物,這裏指戰爭帶來的危險和阻礙。

翻譯

哎呀!昔日漢朝的烽火已黯淡無光,社會動盪,禍亂瀰漫京都附近地區。 惡鬼在煙霧中啼哭,赤色閃電奔走,天狗墜地,金石亂飛(形容局勢混亂)。 有志之士爲王事操勞,淚水浸溼胸膛,正義的旗幟高懸如雲,照耀着白日。 揮劍搏擊風雲,夜晚爲之悲嘆,划船發誓山河,仰天哭泣。 您在年少時就功勳卓著,節義非凡,穿着短衣,倒騎着生馬駒。 用蠻箋書寫草檄,墨色暗淡,寶刀砍殺,鮮血模糊。 勝利後對着鮮花歌唱,舞姿婀娜,量沙臥雪,睡在毛氈上。 謀劃策略戰勝敵人,常常輕視敵軍,靠着車軾降服城池,不顧自身安危。 幕府中飄着碧油,陳列着雅樂,漏壺殘盡,銀燭下合着兵符。 孤軍轉戰千里,蕭條的榆塞,塵沙揚起。 秦地的樹木,關河的落日低垂,漢營的鼓角聲在西風中響起。 婺州的妖氛壓迫着斷牆,嚴灘的殺氣連接着重重營壘。 羽書傳遞的救援斷絕,戰鬥的士兵稀少,古老的道路上行人害怕蒺藜。 秋霜含着白骨,飢餓的烏鴉飛下,秋天進入傷口,受傷的戰馬嘶鳴。 虞姬帳下的將軍戰死,公子門前的壯士歸來。 離開國都,共同憐憫王粲的賦作,望着故鄉,一同擬寫杜陵的詩章。 壯志未酬,回到故鄉,城西的茅屋,苔蘚痕跡發紫。 掛起簾子聽着雨聲,更加焚燒香薰,拄着笏板看着雲彩,時常倚着几案。 自信心中如渤海清澈,豈能憐惜氣概與嵩山、華山相比。 想要破浪,誰能擒住北海的大鰲,穿越山林,學習射擊南山的野雞。 笑傲着將要乘坐下澤車,治理國家的才能懶得去取圯橋老人的鞋子。 草叢荒蕪,三條小路掩蓋着衡門,舊時的事情相逢,不忍心談論。 兩鬢沾染黑色的灰塵,消磨了歲月,一雙蠟屐,見證了天地。 湖上雨過天晴,樹木飄落,和您一起登高,消散憂愁孤獨。 拄着藜杖走出城郭,踏着江沙,一笑之間尋找僧人,觀賞修長的竹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動盪以及詩人壯志未酬的感慨。詩的開頭描繪了社會的混亂和動盪,表現出一種悲涼的氛圍。接着描述了主人公在戰爭中的英勇表現和赫赫戰功,以及戰爭中的種種艱難和危險。然而,儘管有過輝煌的戰績,最終卻壯志未酬,只能回到故里。詩中通過對戰爭場景、人物形象和情感的細膩描寫,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人生的無奈。 在藝術上,這首詩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描寫,如「鬼母啼煙赤電走,天狗墮地金石飛」等,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同時,詩中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如戰爭的殘酷與勝利後的歡樂、壯志未酬的遺憾與對故鄉的眷戀等,使詩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和複雜。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是一首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作品。

劉炳

元明間江西鄱陽人,字彥炳。元順帝至正中,從軍於浙。元末詣朱元璋,獻書言事。平江西,授中書典籤。洪武中屢升大都督府掌記,除東阿知縣。旋以病告歸,年六十九卒。工詩,有《春雨軒集》。 ► 3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