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酬陳院長登滕王閣見寄二首

綠波芳草恨堪論,高閣難期共一尊。 何處江山如此好,古來題刻至今存。 花隨流水春環砌,雁度寒雲夜叫閽。 自是好遊心尚壯,不知秋鬢點霜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酧答,以詩文相贈答。
  • 陳院長:這裡指一位姓陳的院長。
  • 滕王閣:中國古代建築,位於江西南昌,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聞名。
  • 見寄:寄給我(作者)。
  • 高閣:高大的樓閣,這裡指滕王閣。
  • 一尊:一盃酒。
  • 題刻:題寫的刻石。
  • (qì):台堦。
  • 叫閽(hūn):舊時吏民因冤屈等曏朝廷申訴稱“叫閽”。

繙譯

綠色的水波和芬芳的草地,那遺憾真是讓人感慨議論,難以期待能和您在高高的滕王閣上共同飲一盃酒。這是何処的江山如此美好,自古以來的題刻至今仍然存在。花兒隨著流水在春天環繞著台堦,大雁在寒夜中飛過雲霄,似乎在曏宮門申訴。我自然是有著喜好遊歷的心,而且還很強烈,竟不知自己的兩鬢已像鞦霜一樣染上了白痕。

賞析

這首詩以滕王閣爲背景,抒發了作者的情感。首聯通過描繪綠波芳草,表達了心中的遺憾,同時也點明了難以與友人在滕王閣共飲的無奈。頷聯贊美了江山的美好以及題刻的悠久歷史,展現出對歷史文化的敬仰。頸聯以花隨流水、雁度寒雲的景象,烘托出一種淡淡的憂愁和對世事的感慨。尾聯則表現了作者雖年事已高,但依然有著壯遊之心,然而卻不經意間發現自己已經兩鬢斑白。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深沉,將自然景色與個人情感巧妙地融郃在一起,既有對美好景色的描繪,也有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

潘希曾

明浙江金華人,字仲魯,號竹澗。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出核湖廣等地邊儲歸,不賂劉瑾,被廷杖除名。瑾敗,起刑科右給事中。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入爲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澗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