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觀道士出山中酒小飲

丹霄縹緲俯塵寰,萬仞天門尚可攀。 海日每懸青嶂外,琪花多在白雲間。 懸空掛石連蓬島,瀉溜鳴泉響佩環。 欲就峯頭鐫名姓,磨崖今日爲誰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丹霄(dān xiāo):絢麗的天空,高空。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
  • 塵寰(chén huán):人世間。
  • (rèn):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
  • 天門:此處指高山的門徑,形容山勢高峻。
  • 青嶂(qīng zhàng):如屏障的青山。
  • 琪花:仙境中玉樹之花,這裏用以形容山中的奇花異草。
  • 蓬島:即蓬萊島,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 瀉溜:水傾瀉而下的樣子。

翻譯

天空高遠,隱隱約約地俯瞰着人世間,那萬仞高的天門也是可以攀登的。太陽每天從青翠的山峯外升起,奇異的花草大多生長在白雲之間。懸空的石頭好似連接着蓬萊仙島,傾瀉而下的泉水流淌聲如同玉佩玉環相互撞擊的聲響。想要在山峯的頂端鐫刻下自己的姓名,然而今日又有誰會來把這刻字抹去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三清觀道士出山中酒小飲時所見到的景象,意境開闊,富有想象力。首聯寫出了山勢的高峻和天空的高遠,給人以雄偉壯觀的感覺。頷聯通過描寫海日和琪花,展現出山中景色的美麗和神祕。頸聯中懸空的石頭和瀉溜的鳴泉,增添了山水的靈動之美。尾聯則表達了一種思考,關於在峯頭鐫名的想法以及對這種行爲的反思。整首詩語言優美,用詞精妙,生動地描繪了山中的美景,同時也蘊含了一些哲學思考,讓人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