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板輿(bǎn yú):古代一種用人擡的代步工具,多爲老人乘坐。
- 迢遞(tiáo dì):遙遠的樣子。
- 孺人:古代稱大夫的妻子,明清時爲七品官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
- 帝裏:帝王居住的地方,這裏指京城。
- 重陽:我國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
- 七帙(qī zhì):指七十歲。帙,本指書套,這裏用作量詞,用於裝線裝書的封套,一套書爲一帙。
- 黃封:指宮廷釀造的酒,因用黃羅帕封,故名。
- 趨庭:原指《論語》中孔鯉接受父親孔子教誨之事,後指子承父教。
- 綵戲(cǎi xì):指五彩的遊戲。
- 南山:這裏指《詩經·小雅·南山有臺》,詩中有「南山有臺,北山有萊。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樂只君子,萬壽無期」等句,後人常用以祝壽。
- 柏舟篇:《詩經·鄘風·柏舟》中有「之死矢靡它」等句,表達妻子對丈夫忠貞不二的情感,後常以「柏舟」喻婦女喪夫後守節不嫁,或用於悼亡。這裏可能指母親守節撫孤的艱辛與美德。
翻譯
坐着板輿從遙遠的地方來到京城如神仙一般,京城的恩光映照在母親的壽筵上。 距離重陽節只有兩天了,母親已經過了七十歲三年。 用菊花泡的酒是宮廷釀造的好酒,穿着錦服在庭前接受兒子的教誨參加五彩的遊戲很是安適。 唱一曲《南山》來祝壽,希望能夠報答當日母親如《柏舟》篇中所表達的堅貞與付出。
賞析
這首詩是爲母親祝壽而作,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敬愛和祝福。首聯描述母親乘坐板輿來到京城,受到恩光的照耀,點明瞭壽宴的背景。頷聯提到重陽節將至,母親已年逾七十,強調了母親的高壽。頸聯描寫了壽宴上的美酒和歡樂的場景,表現出母親的安享晚年。尾聯以唱《南山》祝壽,同時提及《柏舟》篇,既表達了對母親長壽的祝願,又讚美了母親的品德。整首詩語言優美,情感真摯,通過對壽宴場景的描繪和對母親的讚美,體現了詩人的孝心和對母愛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