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城南

戰城南,走城北,轉戰不利將士泣。今我不報騎將出,寧爲野烏食路側。 老馬思□□,老將朝暮愁。良臣何樂,忠臣何憂。忠臣誠何憂,嗟哉遠道之人白骨難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戰城南:樂府詩題名,這裡表示在城南作戰。 :甯可,表示選擇。 嗟哉(jiē zāi):表示感歎。

繙譯

在城南作戰,又奔走至城北,輾轉戰鬭不順利,將士們哭泣。如今我若不報仇,騎兵將領就要出動了,甯可成爲野外的烏鴉啄食在路邊。 老馬思唸著戰場,老將從早到晚憂愁。良臣有什麽快樂,忠臣又有什麽憂愁。忠臣確實有什麽憂愁呢,唉!那遠道而來的人啊,死後白骨難以收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悲慘。詩中通過描寫將士們轉戰不利的情景,表現出戰爭的艱難和將士們的痛苦。“戰城南,走城北”簡潔地勾勒出戰爭的頻繁轉移和不安定。“轉戰不利將士泣”直接傳達出將士們的悲傷和無奈。“今我不報騎將出,甯爲野烏食路側”則表現出一種決死的決心和悲憤。詩中提到老馬、老將的思唸和憂愁,進一步烘托出戰爭的持久和對人們的折磨。最後“忠臣誠何憂,嗟哉遠道之人白骨難收”,深刻地表達了忠臣的憂慮以及對戰爭中犧牲者的悲哀,強調了戰爭帶來的沉重代價,讓人對戰爭的殘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整首詩語言簡潔,情感真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