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行
嗟彼澗中竹,勁節淩雪霜。
西風日夕至,猗猗不可常。
百草先冬瘁,誰念歲寒芳。
壽夭固有定,窮通安可量。
託體於子孫,痾痛各自嘗。
逝水自東流,逝日自西藏。
少壯復何爲,老大非所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嗟(jiē):表示感歎。
- 淩:同“淩”,冒著,頂著。
- 猗猗(yī yī):形容竹子美盛的樣子。
- 瘁(cuì):枯萎。
- 窮通:睏厄和顯達。
繙譯
哎呀那山澗中的竹子,剛勁的節操守著雪霜。 西風每天傍晚吹來,茂盛的竹子不能長久保持這樣。 各種花草在鼕天前就枯萎了,誰會想到在寒鼕中仍有芳香呢。 人的壽命長短本來就有定數,睏厄和顯達又怎麽能衡量呢。 將希望寄托在子孫身上,疾病痛苦卻要各自去品嘗。 逝去的水自然曏東流去,逝去的日子自然曏西方隱藏。 年輕力壯的時候又做了些什麽呢,年老了也不必爲此悲傷。
賞析
這首詩以澗中竹爲喻,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詩的前四句寫澗中竹勁節淩霜,但西風來襲,其美盛之態難以長久。接著,詩人通過百草先鼕瘁,反襯出嵗寒芳的可貴,同時也感慨壽夭有定,窮通難量。後四句中,詩人認爲將希望寄托於子孫,而各自的病痛仍需自己承受,就像逝水東流、逝日西藏一樣,是自然之理。最後,詩人提出少壯時應有所作爲,而年老時也不必過於悲傷。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現象和人生的描繪,傳達了一種對命運的無奈和對人生的豁達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