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行

嗟彼澗中竹,勁節淩雪霜。 西風日夕至,猗猗不可常。 百草先冬瘁,誰念歲寒芳。 壽夭固有定,窮通安可量。 託體於子孫,痾痛各自嘗。 逝水自東流,逝日自西藏。 少壯復何爲,老大非所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jiē):表示感歎。
  • :同“淩”,冒著,頂著。
  • 猗猗(yī yī):形容竹子美盛的樣子。
  • (cuì):枯萎。
  • 窮通:睏厄和顯達。

繙譯

哎呀那山澗中的竹子,剛勁的節操守著雪霜。 西風每天傍晚吹來,茂盛的竹子不能長久保持這樣。 各種花草在鼕天前就枯萎了,誰會想到在寒鼕中仍有芳香呢。 人的壽命長短本來就有定數,睏厄和顯達又怎麽能衡量呢。 將希望寄托在子孫身上,疾病痛苦卻要各自去品嘗。 逝去的水自然曏東流去,逝去的日子自然曏西方隱藏。 年輕力壯的時候又做了些什麽呢,年老了也不必爲此悲傷。

賞析

這首詩以澗中竹爲喻,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詩的前四句寫澗中竹勁節淩霜,但西風來襲,其美盛之態難以長久。接著,詩人通過百草先鼕瘁,反襯出嵗寒芳的可貴,同時也感慨壽夭有定,窮通難量。後四句中,詩人認爲將希望寄托於子孫,而各自的病痛仍需自己承受,就像逝水東流、逝日西藏一樣,是自然之理。最後,詩人提出少壯時應有所作爲,而年老時也不必過於悲傷。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現象和人生的描繪,傳達了一種對命運的無奈和對人生的豁達態度。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