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望

積翠浮天鏡,飛丹跨海虹。 五雲縹緲下,六寺有無中。 彈指違秦世,披襟憶晉公。 鷓鴣啼不盡,春事在田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積翠:積聚的翠綠色,形容山巒的鬱鬱蔥蔥。
  • 天鏡:指平靜的水面如鏡子一般。
  • 飛丹:形容山上的建築物色彩鮮豔,如同飛動的丹砂。
  • 跨海虹:形容某種建築物或景象如跨越海面的彩虹。
  • 五雲:五色瑞雲,多作吉祥的徵兆。(「五」音wǔ)
  •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縹」音piāo,「緲」音miǎo)
  • 六寺:詩中具體所指未詳,泛指寺廟。
  • 彈指:極短的時間,比喻時間過得很快。
  • :離開,離去。
  • 晉公:指晉代的謝安,這裏借指有雄才大略的人。

翻譯

山巒鬱鬱蔥蔥,倒映在如鏡子般的水面上,山上色彩鮮豔的建築好似跨越海面的彩虹。五色瑞雲在天空中隱隱約約地飄下,衆多的寺廟在雲霧中若有若無。時間匆匆而過,如今已非秦朝之時,敞開衣襟,不禁回憶起有雄才大略的人。鷓鴣不停地啼叫着,而春天的農事正需要努力勞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秦望山的壯麗景色以及詩人的感慨。首聯通過「積翠浮天鏡,飛丹跨海虹」的描寫,展現出秦望山的翠色濃郁和建築的雄偉壯觀,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頷聯「五雲縹緲下,六寺有無中」則營造出一種神祕、虛幻的氛圍,增加了秦望山的宗教色彩和神祕氣息。頸聯「彈指違秦世,披襟憶晉公」,詩人感嘆時光飛逝,歷史變遷,同時借晉公表達了對有才能之人的懷念和敬仰。尾聯「鷓鴣啼不盡,春事在田功」,以鷓鴣的啼叫聲和春天的農事結尾,使詩從對歷史和景物的描繪轉向對現實生活的關注,體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懷。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生動,將自然景色、歷史感慨和現實關懷融爲一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劉宗周

劉宗周

明浙江山陰人,字起東,號念臺,晚改號克念子。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授行人。天啓元年爲儀制主事,歷右通政,以劾魏忠賢,削籍歸。崇禎元年召爲順天府尹,數上疏忤思宗意,遂謝病歸。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復以論救姜埰、熊開元革職歸。福王監國時,起故官,劾馬士英、高傑、劉澤清,爭阮大鋮不可用,不聽,遂告歸。南都亡,絕食二十三日卒,門人私諡正義。治理學以慎獨爲宗,力倡誠敬之說。曾築證人書院,講學於蕺山,人稱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鈔》、《聖學宗要》、《劉蕺山集》等。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