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殉難十公用前韻太常磊齋吳公

肅肅豐裁亞相寒,匡扶九鼎和鹽酸。 欲存趙氏孤何處,枉泣公孫淚滿盤。 燕市賡歌留正氣,鹿巖風景紹新安。 可憐一木難支處,遺句猶慚溝瀆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肅肅:形容莊重、嚴肅的樣子。(讀音:sù sù)
  • 豐裁:風紀,儀表。
  • 亞相:原意是指官位次於丞相的大臣,這裏代指吳公地位較高。
  • 九鼎:象徵國家政權。
  • 和鹽:指調和各種事務,使國家穩定。
  • 趙氏孤:春秋時期晉國公卿趙氏被滅族後,其遺孤趙武得到公孫杵臼和程嬰的保護而倖免於難的故事。此處借指忠臣欲保護國家的命運。
  • 公孫:指公孫杵臼,他爲保護趙氏孤兒而犧牲。這裏借指爲國家赴難的忠臣義士。
  • 燕市:古代燕國的街市,這裏代指京城。
  • 賡(gēng)歌:酬唱和詩。
  • 鹿巖:可能是一個特定的地點,具體所指不詳。
  • 新安:可能指一個新的安定的局面或地域。

翻譯

吳公莊重嚴肅,風采儀態如亞相般令人敬畏,他努力匡扶國家政權,調和各種矛盾以維持國家的穩定。想要保存國家的命運,但忠誠的臣子卻不知該向何處去尋找希望,只能徒然地哭泣,淚水灑滿了盤子。在京城中唱和詩歌,留下了浩然正氣,鹿巖的風景延續着新的安定之象。可惜在國家危難之時,如同一根木頭難以支撐大局,留下的詩句都慚愧如同溝渠中的流水一般。

賞析

這首詩是對太常磊齋吳公的歌頌與哀輓。詩中通過對吳公形象和事蹟的描述,展現了他的威嚴、忠誠和爲國家努力的精神。首聯描繪了吳公的莊重風采和他爲國家所做的努力。頷聯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忠臣的無奈與悲哀。頸聯提到在京城中留下的正氣和對新安定局面的期望,但這種期望或許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景。尾聯則感慨在國家面臨困境時,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自己未能起到更大作用的自責。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表達了作者對吳公的敬仰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劉宗周

劉宗周

明浙江山陰人,字起東,號念臺,晚改號克念子。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授行人。天啓元年爲儀制主事,歷右通政,以劾魏忠賢,削籍歸。崇禎元年召爲順天府尹,數上疏忤思宗意,遂謝病歸。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復以論救姜埰、熊開元革職歸。福王監國時,起故官,劾馬士英、高傑、劉澤清,爭阮大鋮不可用,不聽,遂告歸。南都亡,絕食二十三日卒,門人私諡正義。治理學以慎獨爲宗,力倡誠敬之說。曾築證人書院,講學於蕺山,人稱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鈔》、《聖學宗要》、《劉蕺山集》等。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