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無端:沒有來由,無緣無故。(「端」讀作「duān」)
- 歸興:歸家的興致。
- 擬陶潛:效仿陶淵明,指像陶淵明一樣有歸隱之意。
- 計日:計算着日子。
- 清華:清高顯貴的職位。
- 俸亦廉:俸祿也少。
- 未卜:不能預測。(「卜」讀作「bǔ」)
- 山妻:對妻子的謙稱。
- 堪並食:能夠一起過清苦的生活。
- 稚子:幼子。
- 解抽簪:理解和接受放棄官職。(「簪」讀作「zān」)
- 爽:違背,差失。
- 還山約:回到山中的約定。
- 避世嫌:逃避世俗的嫌隙。
- 乾坤:天地。
- 緗縑:淺黃色的絹帛,此處指書卷或書畫。(「緗」讀作「xiāng」)
翻譯
無緣無故地產生了像陶淵明那樣的歸隱興致,算着日子,雖居清高顯貴之位,但俸祿也少。不能預料妻子是否能與我一起過清苦生活,先教導幼子理解和接受我放棄官職。三年來,似乎違背了回山的約定,這件事真的成了逃避世俗的嫌隙。古往今來,天地之間的事何處是個盡頭呢,舊時的風花雪月只能寄託在書卷書畫之中了。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厭倦。詩的開頭,詩人表達了無端產生的歸興,如同陶淵明一般,同時也提到了自己官職雖顯但俸祿微薄。接下來,詩人考慮到妻子是否能與自己共甘苦,以及教導幼子理解自己的辭官之舉,體現了他對家庭的責任和對歸隱的堅定決心。「三年似爽還山約,一事真成避世嫌」則表達了詩人對未能如期實現歸隱約定的遺憾,以及對自己選擇歸隱可能引發世俗嫌隙的認識。最後,詩人感慨天地間的事情無盡頭,唯有將舊時的風花雪月寄託在書卷書畫之中,體現了一種超脫和無奈的情感。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