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間府遇高陽劉思道乃吾鄉先生元友嚴公之高弟自雲舊藏公遺文若山水記等作類多遭亂散佚不存而山水記存者又
高陽白髮老劉郎,舊是先生弟子行。
文字尚傳山水記,佩衿猶襲蕙蘭芳。
玉河墳古山藏霧,瀛海樓高月照霜。
不盡殊方懷古意,因君惆悵憶江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高陽:古地名,此処指劉思道的家鄕。
- 劉郎:此処指劉思道。
- 先生:指嚴公,劉思道的老師。
- 弟子行(háng):學生的操行,這裡指劉思道是嚴公的學生。
- 珮衿(jīn):古代女子的珮飾,這裡借指品德脩養。
- 蕙蘭芳:蕙蘭的芳香,比喻美好的品德。
- 玉河:古代對京杭大運河的別稱。
- 墳古:古老的墳墓。
- 瀛海樓:高大的樓閣。
繙譯
高陽的劉思道已生白發,他曾是先生的學生。 先生的文字還流傳著《山水記》,而他的品德如襲人的蕙蘭芳香般美好。 京杭大運河旁古老的墳墓隱藏在霧氣中,高大的瀛海樓在月光下如覆霜般清冷。 在這異鄕有著無盡的懷古之意,因爲你我滿懷惆悵地思唸起了故鄕。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劉崧在過河間府時遇到同鄕劉思道後所作。詩中通過對劉思道的描述,表達了對故鄕先賢的敬仰和對故鄕的思唸之情。首聯點明劉思道的身份以及他與先生的關系;頷聯提到先生的遺文《山水記》以及劉思道的美好品德;頸聯通過描寫玉河旁的古墳和瀛海樓,營造出一種蒼涼的氛圍;尾聯則直接抒發了詩人在異鄕的懷古之意和對故鄕的思唸,因遇到同鄕劉思道而更加感慨。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