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巖

客遊過端溪,心目曠煙水。 忽睹三洲巖,巋然俯清泚。 艤舟往從之,天風送高舉。 巖深洞口暗,既入殊可喜。 玲瓏若神剜,虛明自天啓。 石門陳廣樂,雲液凝鍾乳。 安知神仙流,羽化不自此。 玄鶴夕未歸,落日空徙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端溪:在今廣東高要縣東南,產硯石。
  • (cǐ):清澈的水。
  • (yǐ):停船靠岸。
  • (wān):用刀挖。

翻譯

遊客遊歷經過端溪,心和眼都沉浸在開闊的煙水景色之中。忽然看到三洲巖,巍然聳立俯臨着清澈的水流。停船前去,天風吹送,使人感覺高高升起。岩石深處洞口幽暗,進入之後卻特別讓人欣喜。岩石玲瓏好像是神仙用神力挖鑿而成,洞內虛空明亮像是自然開啓的。石門裏陳列着宏大的音樂,雲狀的液汁凝結成鐘乳石。怎能知道神仙之流,是不是從此地羽化昇仙的呢。黑色的仙鶴傍晚還未歸來,我在落日下徒然地徘徊倚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遊覽三洲巖的經歷和感受。詩的開頭,詩人通過「客遊過端溪,心目曠煙水」,表現出遊覽時身心的愉悅和對自然景色的喜愛。接着,詩人詳細描述了三洲巖的雄偉和奇特,如「忽睹三洲巖,巋然俯清泚」「巖深洞口暗,既入殊可喜」「玲瓏若神剜,虛明自天啓」,展現了三洲巖的壯觀和神祕。詩中還提到了石門內的奇妙景象,如「石門陳廣樂,雲液凝鍾乳」,增加了詩歌的奇幻色彩。最後,詩人以「玄鶴夕未歸,落日空徙倚」結尾,營造出一種悠遠的意境,也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留戀和不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三洲巖的描寫,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神仙境界的嚮往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潘希曾

明浙江金華人,字仲魯,號竹澗。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出核湖廣等地邊儲歸,不賂劉瑾,被廷杖除名。瑾敗,起刑科右給事中。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入爲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澗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