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寶月臺寄懷幻上人

爲訪城邊寺,皈依上乘禪。 泉清龍躍處,僧去鶴歸年。 想已人天隔,心猶吳越連。 何時飛錫至,竹下共談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皈(guī)依:原指佛教的入教儀式,後泛指信奉佛教或參加其他宗教組織。
  • 乘(shèng)禪:佛教語。指佛教的教義或修行方法。
  • 躍(yuè):跳。
  • :錫杖,佛教法器。
  • 談玄:談論玄理。

翻譯

爲了拜訪城邊的寺廟,我來此歸依上乘的禪法。 泉水清澈的地方是龍躍之處,僧人離去仿若仙鶴歸去的那年。 想來我們已有人天相隔之感,但心仍像吳地和越地那樣緊密相連。 不知何時你能持錫杖而來,我們在竹林下一起談論玄理。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歐必元登上寶月臺後,寄懷幻上人的作品。詩的首聯表達了詩人對佛教禪法的嚮往以及對城邊寺廟的拜訪。頷聯通過對泉水和僧人離去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清幽、空靈的氛圍。頸聯則表達了詩人與幻上人雖然可能身處異地,但心卻相連的情感。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對幻上人歸來,一同談玄論道的期待。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將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以及對佛教的感悟融入其中,給人以一種超脫塵世的美感。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