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六首

逆羝未必折箠笞,垂老臺城見逼時。 白馬青絲成妖讖,金甌一缺竟何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逆羝(dǐ):指叛逆的公羊,比喻叛逆者。
  • 折箠笞(chuí chī):折斷鞭子抽打,比喻嚴厲的懲罰。
  • 白馬青絲:指叛逆者的標誌或象徵。
  • 妖讖(chèn):不祥的預言或徵兆。
  • 金甌:比喻國家疆土完整。
  • 一缺:一旦有所缺失。

翻譯

叛逆者未必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當國家垂危時,他們卻趁機逼迫。白馬青絲成爲了不祥的徵兆,一旦國家的疆土有所缺失,又該如何是好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比喻和象徵的手法,表達了對國家危難時刻叛逆者趁機作亂的憂慮。詩中「逆羝未必折箠笞」一句,暗示了叛逆者可能逍遙法外,而「垂老臺城見逼時」則描繪了國家危急的情境。後兩句「白馬青絲成妖讖,金甌一缺竟何施」更是深刻地反映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叛逆者的譴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懷。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