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樓臺送暑催秋扇

琴奏南薰曲未終,倚闌搔首又西風。 炎涼節序乘除裏,新故人情反覆中。 暑氣蕭條隨去燕,秋聲嘹亮引賓鴻。 露華夜冷鴛鴦瓦,誰念班姬老漢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賦得:古代文躰之一,多用於應制之作,即應皇帝或官府之命而作的詩文。
  • 樓台:高大的建築物,這裡指觀賞景色的地方。
  • 送暑催鞦:形容季節交替,暑去鞦來。
  • 南薰曲:古代樂曲名,相傳爲舜所作,象征著和煦的南風。
  • 搔首:抓頭,形容思慮或不耐煩的樣子。
  • 乘除:比喻事物的增減、變化。
  • 反覆:變化無常。
  • 賓鴻:即鴻雁,常用來比喻遠行的人。
  • 露華:露水,比喻清冷。
  • 鴛鴦瓦:成對的瓦片,常用來形容夫妻或情侶。
  • 班姬:指班昭,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曾入宮爲皇後及貴人的教師。

繙譯

琴聲奏起了南薰曲,鏇律還未結束,我倚著欄杆,抓著頭,感受著西風又起。 在季節的交替中,炎熱的夏日漸漸消退,鞦意漸濃,新舊人情也在變化無常中流轉。 暑氣隨著南飛的燕子漸漸消散,鞦天的聲音清亮,吸引著遠行的鴻雁。 夜晚的露水清冷,落在成對的瓦片上,誰會想起在漢宮中老去的班昭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季節的變遷,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人情變化的感慨。詩中“南薰曲未終”與“西風又起”形成對比,突出了夏鞦交替的迅速。後句通過對“暑氣”與“鞦聲”的描寫,進一步強化了季節的轉換。結尾以“班姬老漢宮”作結,借古喻今,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哀思和對舊日情感的懷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