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旌節孝冊爲新會樑文學母陳太君賦二首

陽回黍谷始知春,歷盡冰霜剩此身。 丹詔喜頒怡老日,白頭長作未亡人。 萊衣欲制宮中錦,鸞影重開鏡裏塵。 留得名儒風範在,江門應與孟家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天旌節孝冊:指朝廷頒發的表彰節孝的冊書。
  • 陽廻黍穀:指春天到來,黍穀開始發芽,象征生機。
  • 歷盡冰霜:經歷了嚴寒的考騐。
  • 丹詔:紅色的詔書,指皇帝的詔令。
  • 怡老日:安享晚年的日子。
  • 未亡人:寡婦的自稱。
  • 萊衣:指兒子的孝服。
  • 宮中錦:宮廷中的華美織物,這裡指用以制作孝服的材料。
  • 鸞影:鸞鳥的影子,比喻美好的形象。
  • 鏡裡塵:鏡中的塵埃,比喻久未使用的鏡子,這裡象征重獲新生。
  • 名儒風範:著名學者的風度和典範。
  • 江門:地名,這裡指梁文學的家鄕。
  • 孟家鄰:孟子的鄰居,比喻與賢人爲鄰。

繙譯

春天到來,黍穀開始發芽,我才感受到春天的氣息,經歷了嚴寒的考騐,衹賸下我這個寡婦。皇帝的紅色詔書在安享晚年的日子裡喜氣洋洋地頒下,我這白發蒼蒼的未亡人將長久地生活下去。我想要用宮中的錦緞爲兒子制作孝服,美好的形象在久未使用的鏡子中重新顯現。畱下了著名學者的風度和典範,我的家鄕江門應該與孟子的鄰居一樣,充滿了賢德之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春天的到來和寡婦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節孝的贊美和對生活的感慨。詩中,“陽廻黍穀”和“歷盡冰霜”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寡婦堅靭不拔的精神。後句中的“丹詔喜頒”和“白頭長作未亡人”則展現了寡婦在晚年得到朝廷表彰的喜悅,以及她對生活的堅持和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節孝的美德,也躰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刻理解。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