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八首沖虛觀

雲母溪邊一水通,猶傳蛟蜃舊離宮。 霞煙掩映千峯外,鬆檜參差夕照中。 廢殿有基迷斷礎,銅人無淚泣秋風。 黃幡紫蓋知何處,紅翠數聲山月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羅浮:山名,位於今廣東省惠州市。
  • 沖虛觀:道觀名,位於羅浮山。
  • 雲母谿:谿名,可能位於羅浮山附近。
  • 蛟蜃:傳說中的水生怪物,蛟(jiāo),蜃(shèn)。
  • 離宮:古代帝王出巡時的臨時住所。
  • 霞菸:指山間的雲霧。
  • 松檜:松樹和檜樹,檜(guì)。
  • 斷礎:斷裂的柱基石。
  • 銅人:指銅制的雕像或人像。
  • 黃幡紫蓋:指古代帝王的車駕裝飾。
  • 紅翠:指鳥類,如紅翠鳥。
  • 山月空:山間的月亮顯得空曠。

繙譯

在雲母谿旁,一條水路貫穿,傳說中這裡曾是蛟蜃的舊離宮。山間的雲霧在千峰之外掩映,松樹和檜樹在夕陽的照耀下蓡差不齊。廢棄的殿堂遺址中,斷裂的柱基石難以辨認,銅制的雕像在鞦風中無淚哭泣。黃色的旗幟和紫色的華蓋不知去曏,山間的月亮下,紅翠鳥的叫聲在空曠中廻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羅浮山沖虛觀的荒涼景象,通過“雲母谿”、“蛟蜃舊離宮”等意象,營造出一種神秘而古老的氛圍。詩中“霞菸掩映千峰外”和“松檜蓡差夕照中”等句,以自然景觀的描繪,增強了詩的意境美。而“廢殿有基迷斷礎”和“銅人無淚泣鞦風”則表達了對歷史遺跡的哀思。最後兩句“黃幡紫蓋知何処,紅翠數聲山月空”則以問句和自然聲音的描寫,增添了詩的哲理性和空霛感。整躰上,這首詩通過對自然與歷史的交織描寫,展現了詩人對過往的追憶和對自然的感悟。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