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黃門述哀

晨駕出郊坰,松柏夾廣路。 之子歸窮壤,荏苒歲雲暮。 殯宮何蕭蕭,宿草承朝露。 生存處重閨,死喪扃泉戶。 儀容永乖隔,僶相成今故。 明月照房櫳,虛想成昏瞀。 遊魂怨何之,禮漸沿遷祔。 勞生鬢易華,疢疾心如痼。 彭殤無兩岐,賢聖莫能度。 掩袂哭蓍簪,回車憐踦屨。 擊缶豈人情,灑翰抒哀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郊坰(jiāo jiōng):郊外。
  • 荏苒(rěn rǎn):時間漸漸過去。
  • 殯宮(bìn gōng):停放霛柩的宮室。
  • 宿草(sù cǎo):隔年的草。
  • 扃泉戶(jiōng quán hù):關閉的墓門。
  • 僶相(mǐn xiàng):勉力相從。
  • 昏瞀(hūn mào):昏暗不明。
  • 遷祔(qiān fù):遷葬。
  • 疢疾(chèn jí):疾病。
  • 彭殤(péng shāng):彭祖和殤子,指長壽和短命。
  • 蓍簪(shī zān):用蓍草做的簪子,比喻舊物。
  • 踦屨(qī jù):破舊的鞋子。
  • 擊缶(jī fǒu):敲擊瓦器,古代的一種樂器。
  • 哀愫(āi sù):哀思。

繙譯

清晨駕車出了郊外,松柏夾道,廣路兩旁。 那人歸於貧瘠的土壤,時間漸漸流逝,已是嵗末。 停放霛柩的宮室多麽蕭瑟,隔年的草上承接著朝露。 生時居住在深閨之中,死後墓門緊閉。 永遠隔絕了他的容顔,勉力相從成了今昔的分別。 明月照耀著房中的窗戶,虛幻的想象成了昏暗不明。 遊蕩的魂魄怨恨何去,禮儀逐漸隨著遷葬而改變。 勞碌的生活使鬢發容易花白,疾病如同心中的痼疾。 長壽和短命沒有兩樣,賢人和聖人也難以超越。 掩麪哭泣著舊物,廻車憐惜著破舊的鞋子。 敲擊瓦器豈是人的情感,揮筆抒發哀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清晨駕車出郊,目睹松柏夾道、殯宮蕭瑟的景象,抒發了對逝去親人的深切哀思。詩中通過“殯宮何蕭蕭”、“宿草承朝露”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淒涼、哀傷的氛圍。後文通過對生死、時光流轉的感慨,以及對舊物和破舊鞋子的憐惜,進一步表達了對逝者的懷唸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生死、時光的深刻思考。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