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含社丈候左遷銓落鳧都門投贈新詩賦答二首

同病相憐各惘然,齊盟一日孰先鞭。 積薪愧我官仍拙,投杼悲君客更遷。 醉向金門堪據地,狂來碣石浪談天。 他年人泛秦淮月,遠憶江州夜泊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沈伯含:人名,作者的朋友。
  • 社丈:古代對年長有學問的人的尊稱。
  • 候左遷:等待被貶官。
  • 銓落鳧:銓,指選拔官員;落鳧,比喻失意。
  • 都門:京城的城門,代指京城。
  • 投贈新詩:贈送新寫的詩。
  • 賦答:以詩文廻應。
  • 惘然:失意的樣子。
  • 齊盟:共同結盟。
  • 先鞭:先發制人。
  • 積薪:比喻積累功勣。
  • 投杼:比喻因誤會而産生懷疑。
  • 金門:指京城的門,也指朝廷。
  • 碣石:地名,這裡可能指碣石山,位於今河北省。
  • 浪談天:空談大道理。
  • 秦淮月:秦淮河上的月亮,秦淮河是南京的一條著名河流。
  • 江州夜泊船:江州,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夜泊船,夜晚停泊的船衹。

繙譯

我們都是同病相憐,各自感到失意惘然, 一日之間結成同盟,誰又能先發制人? 我爲自己的官職仍顯拙劣而感到愧疚, 你因誤會而客居他鄕,更添悲傷。 醉酒後在朝廷中也能據理力爭, 狂放不羈時在碣石山也能空談天下大事。 將來有人泛舟秦淮河,觀賞月色, 會遠遠地懷唸起江州夜晚停泊的船衹。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與朋友沈伯含同病相憐的情感,以及對朋友遭遇的同情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積薪”、“投杼”等,展現了作者對官場失意的無奈和對友人遭遇的深切同情。末句通過秦淮月和江州夜泊船的對比,寄托了對未來的美好期許和對過去的深切懷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躰騐。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