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小築新成夏月餘涼堪賈雖僅容膝亦頗遠俗漫裁十律以暢幽襟
小園日涉漫夷猶,濁酒匏樽醉即休。
官罷故人多裹足,地偏經月只科頭。
蕙蘭送馥時薰席,水石迎涼早報秋。
已敞竹林供引興,何須萱草與忘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夷猶:悠閒自得的樣子。
- 匏樽:用匏(一種葫蘆)製成的酒器。
- 裹足:停止不前,比喻有所顧慮。
- 科頭:不戴帽子,指隨意不拘禮節。
- 蕙蘭:一種香草,其香氣濃郁。
- 薰席:用香草薰過的席子。
- 水石:指園林中的水景和石景。
- 敞:打開,這裏指開放。
- 竹林:指竹林七賢,這裏泛指隱居之地。
- 萱草:傳說中能使人忘憂的草。
翻譯
在城中的小園裏,我日復一日地悠閒自得,用葫蘆酒器盛着的濁酒,一醉便休。罷官後,老朋友們大多有所顧慮,不再來訪,而我這偏僻之地,一個月來也只是隨意不戴帽子。蕙蘭的香氣時常薰染着席子,水石間的涼意早早預示着秋天的到來。我已經開放了竹林,供自己引發興致,又何必需要萱草來忘卻憂愁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城中小築新成後的悠閒生活。通過「小園日涉漫夷猶」和「濁酒匏樽醉即休」等句,展現了作者遠離塵囂、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詩中「官罷故人多裹足」反映了官場失意後的世態炎涼,而「地偏經月只科頭」則進一步以不拘禮節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的疏離感。後兩句以蕙蘭、水石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清新脫俗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欣賞和對隱居生活的滿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