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了然上人遊廬山兼寄枯庵主匡公

匡廬鏡影落鄱湖,照見禪心澹若無。 波上一杯才問渡,雲間五老已相呼。 白蓮淨社空聞梵,紅杏仙家剩幾株。 獨有高庵趺坐者,春來蔬筍未全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匡廬:即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
  • 鄱湖:即鄱陽湖,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位於江西省。
  • 禪心:佛教用語,指清淨寂定的心境。
  • 澹若無:平靜得好像不存在。
  • 問渡:詢問渡口,這裏指乘船。
  • 五老:指廬山五老峯,是廬山著名的山峯之一。
  • 白蓮淨社:指廬山白蓮社,東晉時期慧遠大師創建的佛教社團。
  • :梵音,指佛教的誦經聲。
  • 紅杏仙家:指廬山上的道觀或仙境。
  • 趺坐:佛教徒的一種坐姿,即盤腿坐。
  • 蔬筍:蔬菜和竹筍,這裏指僧人的素食。

翻譯

廬山的倒影映在鄱陽湖中,彷彿照見了禪師那平靜得幾乎不存在的心境。 剛在湖波上乘船問路,雲霧繚繞的五老峯似乎已在呼喚。 白蓮社的梵音已成空聞,紅杏仙家的幾株杏樹也所剩無幾。 唯有那位高庵中盤腿靜坐的僧人,春天來臨,他的蔬食和竹筍還未完全枯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廬山的自然景色與佛教禪意相結合的意境。通過「匡廬鏡影落鄱湖」的描繪,展現了廬山與鄱陽湖相映成趣的美景,同時「照見禪心澹若無」一句,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禪宗的清淨心境相聯繫。詩中「雲間五老已相呼」等句,以擬人的手法賦予自然以生命,增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結尾「獨有高庵趺坐者,春來蔬筍未全枯」則突出了僧人清修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禪宗生活的嚮往與讚美。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