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六首

南北分疆自白溝,中華淪沒幾春秋。 堪憐不夜臨關月,兵照燕雲十六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南北分疆:指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北政權各自爲政,疆域分明。
  • 白溝:地名,位於今河北省境內,歷史上曾是南北朝時期的邊界。
  • 中華淪沒:指中原地區被外族侵佔,中華文明受到沖擊。
  • 幾春鞦:多少年。
  • 堪憐:可憐,值得同情。
  • 不夜:指夜晚也如同白晝,形容戰亂頻繁,無安甯之夜。
  • 臨關:靠近邊關。
  • 燕雲十六州:指五代時期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十六個州,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帶。

繙譯

南北分界自白溝開始,中華大地淪陷已有多年。可憐那靠近邊關的月亮,夜晚也不得安甯,兵火照亮了燕雲十六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五代時期南北分裂、中華大地遭受外族侵佔的悲慘景象。通過“南北分疆自白溝”和“中華淪沒幾春鞦”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國家分裂和民族淪陷的深切憂慮。後兩句“堪憐不夜臨關月,兵照燕雲十六州”則通過具象的描寫,展現了戰亂頻繁、邊關不甯的淒涼畫麪,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亂的痛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歷史滄桑感和民族憂患意識。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