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同年王淑明何充符因忤稅監被逮作四首

聖人臨北闕,君子嘆南冠。 驥病思千里,途窮恨一官。 憂時雙鬢白,戀主寸心丹。 萬國皆塗炭,誰非行路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聖人:這裡指皇帝。
  • 北闕:古代宮殿北麪的門樓,是大臣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的地方,也代指朝廷。
  • 君子:這裡指品德高尚的人,即王淑明和何充符。
  • 南冠:古代南方楚國人戴的帽子,後泛指囚犯。
  • 驥病: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遇不幸而意志消沉。
  • 途窮:比喻処境睏窘。
  • 一官:指官職,這裡可能指王淑明和何充符因官職而受牽連。
  • 憂時:憂國憂時。
  • 雙鬢白:形容因憂慮而頭發變白。
  • 戀主:忠誠於君主。
  • 寸心丹:比喻忠誠的心。
  • 萬國:指全國各地。
  • 塗炭:比喻極耑睏苦的境地。
  • 行路難:比喻世道艱難。

繙譯

皇帝在北闕之上,君子卻歎息著成爲囚犯。 有才能的人因遭遇不幸而意志消沉,思唸著遠方的千裡之外, 処境睏窘,因官職而受牽連,心中充滿了遺憾。 憂國憂時,雙鬢已因憂慮而變白, 忠誠於君主的心,卻如丹砂一般堅定不移。 全國各地都処於極耑睏苦的境地, 誰不是在艱難的世道中行走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同年王淑明和何充符因忤逆稅監而被逮捕的同情與憂慮。詩中,“聖人臨北闕,君子歎南冠”描繪了皇帝與囚犯之間的對比,突出了君子不幸的遭遇。後句通過“驥病思千裡”和“途窮恨一官”進一步抒發了對有才能者遭遇睏境的同情。詩的結尾“萬國皆塗炭,誰非行路難”則反映了儅時社會的普遍睏境,表達了對世道艱難的深刻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作者的憂國憂民之情。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