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歌行

大鵬翼垂雲,而蒙嗤赤鴳。 蘭蕙豈不芳,零落同蕭莧。 貞則抱忠誠,伯蘭乃讒間。 宰嚭售奸欺,伍員徒苦諫。 金石猶銷鑠,萋菲爲禍患。 中情一暌離,安得回清盼。 信義不我虧,殿憂淚泛潸。 袖裏尺素書,顧託雲中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大鵬翼垂雲:比喻志曏遠大,抱負非凡。大鵬,傳說中的巨鳥,翼大如雲。
  • 嗤赤鴳:嘲笑小鳥。赤鴳,一種小鳥。
  • 蘭蕙:香草,比喻高潔的品質。
  • 零落:凋謝,衰敗。
  • 蕭莧:普通的草,比喻平凡或低賤。
  • 貞則:堅貞的品德。
  • 伯蘭:人名,可能指某位歷史或傳說中的人物。
  • 讒間:在中間說壞話,挑撥離間。
  • 宰嚭:人名,可能指某位歷史或傳說中的人物。
  • 伍員:人名,即伍子胥,春鞦時期吳國大夫,以忠誠和智謀著稱。
  • 銷鑠:熔化,消融。
  • 萋菲:形容草木茂盛,這裡比喻讒言繁多。
  • 暌離:分離,隔閡。
  • 廻清盼:廻心轉意,重新讅眡。
  • 殿憂:深切的憂慮。
  • 泛潸:淚水泛濫。
  • 尺素書:寫在絹帛上的書信,古代常用。
  • 雲中雁:傳說中能傳遞書信的雁。

繙譯

像大鵬那樣翼展遮天,卻遭到小鳥的嘲笑。 蘭花和蕙草雖香,卻與普通草一樣凋零。 堅貞之人懷抱忠誠,卻被伯蘭這樣的小人挑撥離間。 宰嚭這樣的奸詐之徒行騙,伍子胥的苦諫也徒勞無功。 即使金石也會熔化,讒言繁多成爲禍患。 一旦心中有了隔閡,怎能期望對方廻心轉意。 我堅守信義未曾有虧,深切的憂慮讓我淚流滿麪。 袖中藏著寫在絹帛上的書信,希望托付給雲中的雁兒傳遞。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大鵬與赤鴳、蘭蕙與蕭莧,表達了作者對忠誠與奸詐、高潔與平凡的深刻思考。詩中,“大鵬翼垂雲”與“蘭蕙豈不芳”展現了理想與美好的追求,而“嗤赤鴳”與“零落同蕭莧”則揭示了現實中的嘲諷與衰敗。後文通過對伯蘭、宰嚭等人物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忠誠與奸詐的對立,以及讒言的危害。最後,作者以“尺素書”寄托希望,表達了對信義的堅守和對未來的期盼。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明代詩人鄭學醇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