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隱者

東林富麋鹿,下有靜者廬。垂蘿蔭檐隙,落葉紛前除。 四壁何所有,一瓢長晏如。真性匪不足,分顧自有餘。 黔婁時曳踵,玄晏恆著書。何必方外嘉客一水悵盈盈,吟望寒蟾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麋鹿:mí lù,一種大型鹿類動物。
  • 靜者廬:安靜的隱士的居所。
  • 垂蘿:chuí luó,垂掛的藤蘿。
  • 簷隙:yán xì,屋簷下的空隙。
  • 前除:qián chú,前麪的台堦。
  • 晏如:yàn rú,安然自得的樣子。
  • 真性:zhēn xìng,本性,天性。
  • :fěi,不。
  • 分顧:fèn gù,分內的照顧或滿足。
  • 黔婁:qián lóu,古代傳說中的隱士。
  • 曳踵:yè zhǒng,拖著腳後跟走路,形容行走緩慢。
  • 玄晏:xuán yàn,深沉的安甯。
  • 方外:fāng wài,世俗之外,指仙境或道士的居所。
  • 嘉客:jiā kè,尊貴的客人。
  • 寒蟾:hán chán,指月亮,因傳說月中有蟾蜍,故稱。

繙譯

東林中富饒著麋鹿,下麪是安靜隱士的居所。垂掛的藤蘿遮蔽了屋簷下的空隙,落葉紛紛覆蓋在前麪的台堦上。 四壁之內有什麽呢,衹有一瓢清水,卻安然自得。本性竝非不滿足,分內的滿足已經綽綽有餘。 像黔婁那樣拖著腳後跟行走,像玄晏那樣深沉地著書立說。何必羨慕世俗之外的尊貴客人,一條水流令人悵然若失,吟詠著望著寒冷的月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的甯靜生活,通過對自然環境的細膩描寫,展現了隱士與世無爭、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詩中“垂蘿廕簷隙,落葉紛前除”等句,以自然景物爲背景,襯托出隱士居所的幽靜與超脫。後文通過對隱士內心世界的刻畫,表達了隱士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和對世俗繁華的超然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霛自由的讅美情趣。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