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社爲馮泰氏二首

世運際清夷,霸圖久淪昧。 獲鹿聞茲山,名跡空巖瀨。 岝崿亙朱明,緬邈通衡岱。 澗壑互蔽虧,薜蘿紛蔚薈。 靈境乃天啓,勝事於人待。 闢社萃朋遊,霞煙襲襟帶。 翰墨時間作,篇章成繡繪。 神以幽寂超,賞與高深會。 希蹤千載前,放志九州外。 逍遙契道緣,終期加十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遇到,適逢。
  • 清夷:清明太平。
  • 霸圖:霸業,指古代諸侯的霸業。
  • 淪昧:消失不明。
  • 獲鹿:捕獲鹿,此處指山名。
  • 岝崿(zuò è):山峯高聳的樣子。
  • 朱明:指南方,也指夏季。
  • 緬邈:遙遠。
  • 衡岱:指衡山和泰山。
  • 蔽虧:遮蔽。
  • 薜蘿:植物名,薜荔和女蘿。
  • 蔚薈:草木茂盛的樣子。
  • 靈境:神奇的境界。
  • 天啓:天意開啓。
  • 勝事:美好的事情。
  • 闢社:開闢社稷,指建立國家或組織。
  • 霞煙:雲霞和煙霧。
  • 翰墨:筆墨,指書寫或繪畫。
  • 繡繪:精美的繪畫。
  • 幽寂:幽靜寂寞。
  • 高深:高遠深邃。
  • 希蹤:追尋蹤跡。
  • 放志:放縱志向。
  • 九州:古代中國的代稱。
  • 契道:合乎道理。
  • 十齎(shí jī):十倍的賞賜。

翻譯

世運恰逢清明太平之時,古代諸侯的霸業早已消失不明。 聽說這座山因捕獲鹿而得名,其名跡空留於巖瀨之間。 山峯高聳,橫亙南方,遙通衡山與泰山。 澗壑相互遮蔽,薜荔與女蘿茂盛紛繁。 這神奇的境界乃是天意所啓,美好的事情等待着人們去實現。 開闢社稷,聚集朋友遊玩,雲霞煙霧輕拂衣襟。 書寫繪畫時常創作,篇章如精美的繡繪。 神思因幽靜寂寞而超越,欣賞與高遠深邃相會。 追尋千年前的蹤跡,放縱志向於九州之外。 逍遙自在地合乎道理,最終期望得到十倍的賞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世運清明、山川靈秀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觀的讚美,表達了作者對清平世道的嚮往和對文化藝術的追求。詩中「靈境乃天啓,勝事於人待」一句,既展現了自然的神奇,又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後文通過對「翰墨」、「篇章」的描繪,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理想世界的嚮往和對文化藝術的無限熱愛。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