閶門春望

王孫愁見草萋萋,客裏逢春意轉迷。 幾處藝蘭依淺浦,誰家拾翠上平堤。 荒臺舊苑孤煙外,流水閒雲野日西。 欲寫春來無限恨,東風時倩一鵑啼。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閶門:古代蘇州城西門,這裏指代蘇州。
  • 王孫:古代對貴族子弟的通稱,這裏泛指遊子。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 藝蘭:種植蘭花。
  • 淺浦:水淺的河岸。
  • 拾翠:指女子採摘花草。
  • 平堤:平坦的堤岸。
  • 荒臺舊苑:廢棄的臺榭和舊時的園林。
  • 孤煙:孤零零的炊煙,這裏形容荒涼。
  • 閒雲:悠閒的雲彩。
  • 野日:野外的陽光。
  • :請,讓。
  • 鵑啼:杜鵑的啼叫,常用來象徵哀怨。

翻譯

在蘇州的春天,遊子看到茂盛的草木,心中感到愁苦。在異鄉遇到春天,思緒更加迷茫。幾處地方有人在淺水河岸邊種植蘭花,而不知是誰家的女子在平坦的堤岸上採摘花草。廢棄的臺榭和舊時的園林在孤零零的炊煙之外,流水、悠閒的雲彩和野外的陽光都向西邊傾斜。想要寫下春天帶來的無盡愁恨,就讓東風不時地請杜鵑啼叫吧。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蘇州的景色,通過「草萋萋」、「藝蘭依淺浦」、「拾翠上平堤」等意象,生動地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美麗。然而,詩中的「王孫愁見」、「客裏逢春意轉迷」等句,透露出遊子在異鄉的孤獨與迷茫。後兩句「荒臺舊苑孤煙外,流水閒雲野日西」則進一步以荒涼的景象,加深了遊子的愁緒。最後,詩人借杜鵑的啼叫,表達了對春天帶來的無盡愁恨的抒發。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悽美,展現了鄧雲霄對春天覆雜而深刻的感受。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