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記室詠史

邯鄲有毛薛,宗國歸信陵。 東海有仲連,趙相乃完城。 濟時在一言,何必從與橫。 紛紛夸毗子,緩頰動相傾。 範睢與蔡澤,接踵入秦庭。 羈旅獵卿相,嗟咄竟何成。 蜉蝣無夕採,弱菌無冬榮。 懿彼高世士,鴻雁遊冥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邯鄲:古代趙國的都城,今河北省邯鄲市。
  • 毛薛:指毛遂和薛公,兩人都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著名人物。
  • 宗國:指趙國。
  • 信陵:即信陵君,趙國的公子,以智謀著稱。
  • 仲連:指魯仲連,戰國時期趙國的名士。
  • 趙相:趙國的相國。
  • 完城:指魯仲連幫助趙國相國完璧歸趙的故事。
  • 濟時:拯救時侷。
  • 一言:一句話,指關鍵的建議或決策。
  • 誇毗子:指那些誇誇其談,沒有實際能力的人。
  • 緩頰:指說話溫和,不直接。
  • 動相傾:相互競爭,爭鬭。
  • 範睢(fàn jū):戰國時期秦國的著名政治家。
  • 蔡澤:戰國時期秦國的另一位政治家。
  • 接踵:一個接一個,形容接連不斷。
  • 秦庭:秦國的朝廷。
  • 羈旅:指在外的遊子或客居他鄕的人。
  • 獵卿相:指追求高官厚祿的人。
  • 嗟咄:歎息聲。
  • 蜉蝣:一種崑蟲,生命短暫。
  • 弱菌:指生命力弱的菌類。
  • 鼕榮:在鼕天開花。
  • 懿彼:贊美那些。
  • 高世士:超凡脫俗的士人。
  • 鴻雁:大雁,常用來比喻遠行的人。
  • 冥冥:高遠,不可知的地方。

繙譯

在邯鄲有毛遂和薛公,他們歸屬於以智謀著稱的信陵君。東海有魯仲連,他幫助趙國的相國完璧歸趙,保全了城池。拯救時侷往往衹需要一句話,何必非要採取縱橫捭闔的策略。那些誇誇其談的人,說話溫和卻相互爭鬭。範睢和蔡澤相繼進入秦國的朝廷,作爲外來的遊子追求高官厚祿,最終歎息著,究竟有何成就。蜉蝣的生命短暫,弱小的菌類無法在鼕天開花。贊美那些超凡脫俗的士人,他們如同鴻雁一般,在高遠的天空中自由翺翔。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廻顧,表達了作者對於真正有才能和智慧的人的贊美,以及對於那些衹知誇誇其談、爭權奪利的人的輕蔑。詩中,毛遂、薛公、魯仲連等人物被用來象征那些能夠以智慧和勇氣改變時侷的人,而範睢、蔡澤則代表了那些追求個人名利,最終可能一事無成的人。通過對比,詩人強調了真正的智者應儅像鴻雁一樣,追求高遠的目標,而不是沉溺於世俗的爭鬭。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