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瀕行金陵諸詞客分賦都下名勝兼傅之丹青壯我行色舟中無事披冊展讀忽然技癢賦寄酬之共得二十八景詩如其數謝

縈迴石磴紫苔殘,吳楚憑欄入望寬。 僧去不傳真偈祕,客來徒把野花看。 雲深竹塢睛還溼,風滿鬆關夏亦寒。 魯倚臺邊居兩月,至今清夢繞長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瀕行:即將離開。
  • 分賦:分別賦詩。
  • 都下:京都。
  • 丹青:繪畫。
  • 技癢:形容有某種技能的人,一遇機會就想表現自己的才能。
  • 縈迴:曲折環繞。
  • 石磴:石階。
  • 紫苔:紫色的苔蘚。
  • 吳楚:指江南地區。
  • 真偈:佛教的真諦。
  • 鬆關:松樹間的關隘。
  • 魯倚臺: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長幹:南京的一條古街,這裏指南京。

翻譯

我即將離開金陵,各位詞客分別賦詩描繪京都的名勝,並繪成畫卷,以壯我的行色。船中無事,我翻開畫冊閱讀,忽然心生技癢,便賦詩酬答,共得二十八景詩,每景一首。其中一首關於謝公墩的詩如下:

曲折環繞的石階上,紫色的苔蘚已殘破,我憑欄遠望,江南的景色盡收眼底,心胸頓覺寬廣。僧人已去,不再傳頌佛教的真諦,客人來訪,只能空看野花。雲霧繚繞的竹塢,晴天也顯得溼潤,風滿鬆間的關隘,夏天也感到寒意。我在魯倚臺邊居住了兩個月,至今清夢仍環繞着南京的長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謝公墩的景色,通過石階、紫苔、江南遠景等意象,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欣賞。詩中「僧去不傳真偈祕,客來徒把野花看」一句,既表達了對佛教真諦的懷念,又透露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結尾的「魯倚臺邊居兩月,至今清夢繞長幹」則抒發了對南京的深深眷戀,情感真摯動人。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