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瀕行金陵諸詞客分賦都下名勝兼傅之丹青壯我行色舟中無事披冊展讀忽然技癢賦寄酬之共得二十八景詩如其數謝

水映雙眸一片明,莫愁湖畔正含情。 春風幾度虛蘭槳,夜月千秋對石城。 綠鬢尚餘芳草色,清歌散入野禽聲。 到今誰是消愁者,休笑盧家浪得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bīn):接近,臨近。
  • 分賦:分別賦詩。
  • 傅之丹青:用繪畫來輔助。
  • 壯我行色:增添我的旅行風採。
  • 技癢:形容有創作欲望,想要表現。
  • 謝公墩:地名,此処指南京的一処名勝。
  • 莫愁湖:南京的一処湖泊,以風景秀麗著稱。
  • 蘭槳:用蘭木制成的槳,此処指船。
  • 石城:指南京,古稱石頭城。
  • 綠鬢:指年輕女子的秀發。
  • 消愁者:指能夠消除憂愁的人。
  • 盧家:指盧氏,古代有“盧家婦”之說,此処泛指女子。

繙譯

水麪上映出雙眸,一片明亮,莫愁湖畔正含情脈脈。春風幾次吹過,空畱蘭槳在湖中,夜月千年對峙著古老的石城。年輕女子的秀發仍畱有芳草的顔色,清脆的歌聲融入野禽的鳴叫。至今誰是那個能消愁的人呢?不要笑盧家的女子徒有虛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南京莫愁湖畔的景色,通過“水映雙眸”、“春風蘭槳”、“夜月石城”等意象,展現了湖光山色的美麗和歷史的厚重。詩中“綠鬢尚馀芳草色,清歌散入野禽聲”描繪了女子的青春與自然的和諧,而結尾的“到今誰是消愁者,休笑盧家浪得名”則帶有哲理意味,反思了消愁與名聲的虛幻。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